↑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强制”垃圾分类能否真正改变生活?

【事件】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要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并在46个城市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百家争鸣】

所谓强制,隐含的意思就是界定了垃圾分类的责任,明确了我们每个人都是垃圾的产生者,要对这些垃圾负责,否则就要受到一定的约束。但根据国内的现实情况,估计短时间内可能还是会将强制性手段与激励性措施结合起来,双管齐下,让居民尽快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

近些年,垃圾分类的知识得到了广泛宣传,大家的认识也提高了。刚开始做垃圾分类时,主要还是提可回收物,现在已经细化为可回收物、家庭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这与国际上先进的国家基本一致。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徐海云

为什么(垃圾)焚烧这么盛行,分类做不起来?这由于“懒政”。烧是最省事的,只要建一个垃圾焚烧厂一股脑拉过去烧了就完了。地方政府哪怕拿出垃圾焚烧10%的钱,用于垃圾分类,也会大幅度减少垃圾处理量。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王灿发

垃圾本身是消费行为的产物,既要从垃圾的产生源头控量,如治理过度包装,对特殊行业如快递实行包装物强制回收和综合利用,也要建立垃圾循环利用,从生产与消费的过程中提取成本,纳入到相关经济政策中调节,真正让垃圾处理变成产业。

                                ——《武汉晚报》时评作者木须虫

眼下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还没有设计出比较科学的垃圾分类法则,也就无法实施高强度、高频率的国民教化。现行的小学教材里,就找不到系统规范的垃圾分类教材内容,这是我们基础教育的缺失。                                 

——网友

我们的惯常思路是喜欢“运动式治理”,但垃圾分类却需要潜移默化的自觉行动,而社会观念的转变更需要刚性的法规和监管制约。     

——《羊城晚报》首度评论员阅尽

【他山之石】

日本垃圾分类之严格和细致,堪称榜样。日本的垃圾分可燃、不可燃、资源垃圾三大类,其中资源垃圾又分纸张、塑料、玻璃、金属等。日本各地对垃圾分类的具体规定稍有差异,但基本上都细分到10种以上。

能将繁琐的规定一以贯之,关键在于垃圾投放、收集和运输全程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在日本,不同种类的垃圾要按不同的日子扔。一般来说,每个生活小区每周有两天集中扔餐厨等可燃垃圾,一天扔纸张等资源垃圾。即使在盛夏,生活垃圾发酵发臭,不到日子也只能放置在家中。等到回收资源垃圾的当天,垃圾收集站会摆开一列收集箱,分别盛放金属、塑料、玻璃等。环卫部门装运垃圾多次往返,每趟只拉一种垃圾,避免“混装混运”。日本多数生活小区并没有专职的保洁员,垃圾分类主要靠居民自觉。

1.根据文中内容,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根据中国国内实情,短时间内要纯粹地进行“强制”垃圾分类可能还难以实现。

B. 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模式,让居民尽快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可谓大势所趋。

C. 现在,我国已经对垃圾分类进行了细化,这与国际上先进的国家完全保持一致。

2.下面是“中国近些年垃圾焚烧处理量和垃圾焚烧处理率”的图表,反映了什么现象?请结合【百家争鸣】部分,说说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3.“强制”垃圾分类能否真正改变生活?请结合【百家争鸣】和【他山之石】,谈谈你的看法。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