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北京的老字号和牌匾大有讲究》,完成小题。

北京的老字号和牌匾大有讲究

①老北京的商家铺户对字号和牌匾是相当重视的。往往在买卖正式开张之前,便开始琢磨起什么字号。其实,早年间许多做买卖的人并没有多少文化底子,但是这并不耽误他们起字号。因为那会儿的文人墨客跟一些商家保持着密切关系。开买卖的人自己不会起字号,可以向文人墨客们去求个字号。

②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大栅栏的内联升鞋店。创办这字号的店主赵廷肚里没多少墨水。鞋店开张前,为了起个好字号,他不惜重金,四处求人,最后选定了“内联升”。这三个字有讲儿:内,指大内,也就是朝廷;联,与连谐音,体现这个字号与大内有关系;升,有步步高升、连升三级之意。这个字号历经140多年,保留至今,依然让人回味无穷。

③老北京的字号,除了有吉祥如意等文化内涵,还和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其中有直接以人的姓名做字号的,如“王致和”“王麻子”“馄饨侯”“烤肉宛”等;也有以地名和名胜古迹做字号的,如“丰泽园”“玉华台”“柳泉居”等。此外,还有顾客叫出来的字号,如“砂锅居”最早的字号叫“和顺居”,取“和和顺顺”之意,因为它用一口明代的大砂锅煮肉,肉味奇香,食客盈门。一来二去的北京人几乎都知道这儿有个大砂锅,称其为“砂锅居”,后来店家索性把字号改成了“砂锅居”。这些字号充满了人世间的烟火气,也深受寻常百姓的喜爱。

④北京的老字号大多都有些来历,当然这些来历有许多“传说”成分。比如相传“天福号”这个字号是“捡”来的。乾隆年间,店主刘凤翔在旧货摊上见到一块旧牌匾,上面写着“天福号”三个颜体楷字,笔锋遒劲,他家开着熟肉铺,正缺块匾,觉得这是“上天赐福”,便把它买回来,修整了一番挂出来,很快便引来一些文人墨客争相品评,字号便慢慢地叫了出去。“桂香村”的字号来历也颇为传奇。当年创办“稻香村”的安徽人汪荣清,在由南方所进的桂花里,发现了10枚金戒指。利用这笔意外之财,他在1916年开了一家南味糕点分号,因为有意外拾金这个茬儿,糕点店的字号便定为“桂香村”。

⑤老字号和牌匾也有着不解之缘,文化内涵丰富。北京老字号的牌匾也多出于名人之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名人效应”。“有头有脸”的大字号,都要请名人、名书法家来书写牌匾。比如:北京的“都一处”烧麦馆的虎头牌匾据说是清乾隆皇帝所书,“鹤年堂”中药铺和“六必居”酱园的牌匾出自明朝宰相严嵩之手,“永安茶庄”的牌匾就是民国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老先生写的。有了名人的捧场,名声自然远扬。

⑥北京老字号牌匾上的字也有讲究,通常商家铺户的匾额以饱满端庄的楷书为佳。一来,楷书容易辨认;二来饱满厚润的楷体字,象征着物阜年丰、财源茂盛之意。那些笔走龙蛇的草书或干瘪枯瘦的字体不宜用于匾额。

1.阅读①-④段,请简要归纳北京老字号的“字号”有哪些特点。

2.阅读⑤-⑥段,请判断下面(甲)(乙)(丙)三幅图中哪一幅不适合作北京老字号“都一处”的牌匾,并说出两点理由。

(甲)乾隆皇帝题     (乙)郭沫若题           (丙)老王题

3.下面是北京一家生产墨汁的老字号的牌匾。请你将牌匾上的老字号的名称按现代汉语书写规范,用楷体工整地写在答题纸的田字格内。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