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吕梦妮同学的一篇作文,完成小题。

让阳光住进心里

经过几天的乌云密布、阴雨连绵以后,天终于放晴了。我 (A)地将头探出窗外,出神地望着秋日天空洁净的、毫无杂质的蓝,感受着一束束阳光暖暖地打在我的脸上。

我扭头关上窗,走进阴冷的房间。阳光灿烂,但它照不进我心底。

这几天来,每天晚上我都背着爸爸和妈妈生一顿气,①让我烦透了。好不容易放了假,这又打起了冷战,家里的氛围实在让人心寒。于是我整天躲在狭小的书房里,任阴冷占据我的心房。

妈妈这会儿在干什么?她大概又在楼顶鼓捣她那些花花草草吧。到了这个时候了,家里只有玫瑰还开着,但也没有盛夏时开得那么硕大、美艳。妈妈却尤其喜欢,整天围着那几朵“秋日玫瑰”忙活。②

“女儿!”咦,这是妈妈在叫我吗?我们不是在冷战吗?难道她先投降了?我用生硬的腔调应道:“嗯?”门外妈妈的声音再次响起:“我的手被刺扎了,你来帮我挑出来?”我皱了皱眉:“你自己不会挑吗?”妈妈的声音小了许多:“我的眼睛,看不仔细……”

我继续埋头看书了。但不知怎么,一种内疚的心情使我坐立不安,在过了好像有半个世纪以后,我终于推门走出去 (B)“刺扎哪儿了?我看看。”妈妈已经伸出微微发紫的指头,③脸上溢满了惊喜。她高兴地指点我针线盒放在哪儿、应该怎样把刺顺着纹理挑出来……

我仔细观察妈妈的手指,不禁问道:“这是什么刺?扎得这么深。”她应着:“哦,是楼上的玫瑰。我今天呀,看着那玫瑰开得真棒,就决定给它们剪一剪枝,你可不知道……”她 (C)地说下去。

是玫瑰,秋日玫瑰!它扎伤了妈妈的手,现在却给了我一个守在她膝前为她挑刺的机会。我一时间恍然领悟到了什么。

“妈,我们别再冷战了。我保证以后再不惹您生气了,好不好?”在将硬刺顺利拔起的一瞬间,我笑嘻嘻地问妈妈。“你啊,这种话都不知道说过多少遍了!”妈妈虽然嘴上这么说着,但眉眼间满是笑意。

我终于有兴致去楼顶看一看妈妈栽种的花了。果然,在一片深深浅浅的绿中,只有玫瑰开着。我总会首先注意到它那锋利、狰狞的刺。但是再往上看,确实是娇美的花啊!妈妈大概也像这玫瑰一般吧,性格刚烈的她和其他家人在教育我的方式上不同,④总想用硬刺来保护我,不料却扎疼了我,也扎伤了自己 (D)但她的爱却是这秋日的阳光,徐徐地照向我,一直照到我的心底,永远温暖在我的心间。

窗外,又是一片明媚的秋日光景。

1.文中加方框的标点和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句改为:每天晚上我都背着爸爸,跟妈妈生一顿气。

B. ②句改为:围着那几朵“秋日玫瑰”整天忙活。

C. ③句改为:妈妈伸出已经微微发紫的指头。

D. ④句改为:和其他家人教育我的方式不同,性格刚烈的她。

3.下列对文章的评价及修改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运用衬托的手法,借助几处环境描写,细致地表现出自己与母亲和好前后的心情变化。

B. “秋日玫瑰”这一意象在文中的作用有:文章第四段将“秋日玫瑰”与其他枯败的花作对比,并为下文母女和好埋下伏笔;母女和好后作者借由玫瑰领悟到母亲的爱。

C. 文章倒数第二段借玫瑰花的刺比喻母亲严厉的教导,文中“首先注意到它那锋利、狰狞的刺”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母亲严厉教育的不满。

D. 本文情感的表达独辟蹊径,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从“我”与母亲冷战入手,逐步消解与母亲的矛盾,并最终体悟到母亲的爱。节奏流畅,情感真挚动人。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