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夜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向下送。

B.又欲肆其西        封:封地。

C.秦伯            说:说话,谈话。

D.夫晋,何之有       厌:讨厌,厌烦。

2.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 晋侯、秦伯围郑,其无礼于晋       ②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烦执事

③ 既东郑                    ④ 又欲肆其西

A. 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封”字不同

B. 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封”字也相同

C. 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封”字相同

D. 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封”字也不同

3.下列对文段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一个“缒”字体现出这次行动是秘密进行的。大军压境,烛之武敢只身前往虎狼之军,足见其勇纾解国难的勇气。

B.烛之武从秦国的利益出发,先分析“越国以鄙远”的难处,接着指出亡郑实际上是增加了秦国的土地,秦强就意味着晋弱,晋国国君是不会轻易让秦国就这样得到好处的。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秦晋联盟的基础。

C.烛之武重提“朝济而夕设版焉”这段历史,是为了让秦伯警惕晋的狡猾:灭郑以后秦国仍然会一无所获。

D.从一“说”一“盟”一“还”,可知烛之武的一席话扭转了战局,秦伯不但撤军,还与郑结盟。烛之武的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4分)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5分)

5.请用(/)给下面的文言短文的划线处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唯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         

(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