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良 心

(1)父亲因腹痛难忍进医院急诊,B超显示是急性阑尾炎,肠腔上还有一个直径4厘米的不明包块,医生怀疑这个包块是癌。“如果在阑尾手术中病人因其他病灶的影响而死在手术台上,本院不承担医疗责任。同意的话,请你们在手术单上签字。”

(2)“你们”是指大哥和我。医生的话让大哥的脸“刷”地变白,手术单在他手中“噗噗”地抖动。他把目光投向我,突然的灾难让他的脸上充满同舟共济的企盼。他问,二子,你看呢?

(3)“签就签呗!”我漠然地说。甚至我还打了一个哈欠,不耐烦地说:“昨晚我打了通宵麻将,太困了,想早点回家,手术时你就一个人待在这儿吧!①”

(4)我想,既然没有大祸临头的感觉,何必要虚张声势地悲伤。大哥最终还是忍住了愤怒,在手术单上赌博一样谨慎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5)我的冷血是存心的,因为我对父亲有着深深的不满。②父亲原来是一名工人,45岁那年他病退回家,让与我同班读书的大哥辍学“顶替”。大哥比我大一岁,我俩的成绩不相上下,都是班上的尖子生。可那时家里穷,父亲怕我俩都考上又都读不“终局”,于是决定让大哥回来“顶替”。

(6)就这样,我和大哥开始了不同的人生。大哥进厂不久,厂里更新了机器设备,他的工作只是坐在电脑监控室里按电钮,轻松自在,养得白白胖胖,并按部就班地娶了妻,生了子,节假日一家三口共用一辆摩托车,像一串幸福的糖葫芦在大街小巷兜风,活得好不滋润。而我这个世纪末的大学生却赶上不包分配,在一个又一个人才市场里兜售了两年,赔尽了笑脸,仍然没能把自己推销出去,个中辛酸,一言难尽。正是我们兄弟俩截然不同的生活境况让我开始憎恨父亲,他明知我自幼体弱多病,为什么不以保险起见让我“顶替”呢?既然父亲把他的爱以最实惠的方式给了大哥一个人,那么就让大哥一个人来承担养老送终的义务吧!我虽然冷血却不矫情,言为心声是我最大的优点。所以我说要回家睡觉。

(7)“请你们帮着把病人抬上手术床。”医生对我们说。我只好跟着大哥来到父亲的病房。病床上的父亲已被自己的汗水淋湿,扭曲的表情昭示着体内的疼痛正像风暴一样肆虐。③生命在这一刻显得无比脆弱,大哥的眼睛终于坚持不住漾出红红的雾气,这份柔情有悖于他一贯的钢铁个性。父亲瞬间明白了自己的病情,他忽然想起什么来,吃力地叮嘱大哥:“假如我就这么走了,你只能给我立一根孝子棒(我们的风俗,一个儿子立一根),写上你的名字……”

(8)“为什么?”大哥吃惊地问。我也对父亲的“遗言”感到不满。到死还在偏心眼儿,这不是变相地骂我不孝,不认我这个儿子吗!

(9)“因为二子是我捡来的孩子,我得把这个权利留给他的亲生父母,万一他们以后有机会相认,我可不能昧了良心……”父亲说着又把眼光移到我脸上,“二子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我实在不放心。谁会料到大学生就业这么难。那时让他多读书,我是想不能亏待了人家的孩子……二子啊,你别怨爸,爸就这点儿能耐。往后,让大哥多照顾着点儿——大明,记着我的话,对弟弟要多帮衬啊。”父亲艰难地说完这些,汗水已几乎将他淹没。他疼爱的目光久久地停在我脸上,眼眶里溢出浑浊的泪珠。而他对我二十多年的疼爱却得不到回报,他要把写有我的名字的孝子棒给别人——为了良心。

(10)我的身世让我震惊。

(11)我的狭隘让我羞愧。

(12)我的灵魂被父亲的良心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13)我没有离开医院,直至手术结束。医生告诉我们,“不明包块”原来是肠腔积液,真是虚惊一场。

(14)而我,已学着乌鸦反哺的姿势,给父亲喂饭。我的良心会背负如山的父爱,走过今生。④

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句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我”对重病父亲的冷漠,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B. ②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下文“我”之所以对父亲冷漠的叙述。

C. ③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病情的严重以及严重的疾病带给父亲的莫大痛苦。

D. ④句表明,“我”终于发现自己误会了父亲,内心感到羞愧,良心受到谴责,懂得了父爱的崇高,将终生铭记父爱。

2.下列对文章标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良心”是父亲朴实的做事宗旨,为了良心,父亲把上学的机会给了别人的孩子,把立孝子棒的机会留给了别人,包容养育多年的孩子对自己的憎恨和不满,把无限的愧疚和自责留给了自己。

B. 以《良心》为题,突出了父亲朴实而高大的形象。

C. 以《良心》为题,意蕴深刻,父亲的良心唤醒了“我”的良心和良知,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D. 以《良心》为题,寓意是在告诉读者,做人要凭良心,有信仰。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5)(6)两段运用插叙的手法,回溯了父子三人的生活经历,使故事情节更加充实完整。

B. 文章语言形象细腻。“他疼爱的目光久久地停在我脸上,眼眶里溢出浑浊的泪珠”这句话表现了父亲对“我”深藏的爱和愧疚。

C. 第(2)段中,对大哥的神态、动作、心理和语言的描写,表现了大哥对父亲病情的担忧和他的毫无主见。

D. “我”大学毕业后漂泊辛酸的生活和大哥按部就班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照,让“我”对父亲有了憎恨。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