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送春(节选)

宗璞

说起燕园的野花,声势最为浩大的,要数二月兰了。它们本是很单薄的,脆弱的茎,几片叶子,顶上开着小朵小朵简单的花。可是开成一大片,就形成春光中重要的色调。阴历二月,它们已探头探脑地出现在地上,然后忽然一下子就成了一大片。一大片深紫浅紫的颜色,不知为什么总有点朦胧。房前屋后,路边沟边,都让它占据了,熏染了。看起来,好像比它们实际占的地盘还要大。微风过处,花面起伏,丰富的各种层次的紫色一闪一闪地滚动着,仿佛还要到别处去涂抹。

②没有人种过这花,但它每年都大开而特开。童年在清华,屋旁小溪边,便是它们的世界。人们不在意有这些花,它们也不在意人们是否在意,只管尽情地开放。那多变化的紫色,贯串了我所经历的几十个春天。只在昆明那几年让白色的木香花代替了。木香花以后的岁月,便定格在燕园,而燕园的明媚春光,是少不了二月兰的。

③许多人不知道二月兰为何花,甚至语文教科书的插图也把它画成兰花的模样。兰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称,品高香幽。二月兰虽也有个兰字,可完全与兰花没有关系,也不想攀高枝,只悄悄从泥土中钻出来,如火如荼点缀了春光,又悄悄落尽。我曾建议一年轻画徒,画一画这野花,最好用水彩,用印象派手法。年轻人交来一幅画稿,在灰暗的背景中只画有一枝伶仃的花,又依照“现代”眼光,在花旁画了一个破竹篮。

④“这不是二月兰的典型姿态。”我心里评判着。二月兰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千军万马。身躯瘦弱,地位卑下,却高扬着活力,看了让人透不过气来,而且它们不只开得隆重茂盛,尽情尽兴,还有持久的精神。这是今春才悟到的。

⑤因为病,因为懒,常几日不出门。整个春天花开花谢,来去匆匆,有的便不得见。却总见二月兰不动声色地开在那里,似乎随时在等候,问一句:“你好些了吗?”

⑥又是一次小病后,在园中行走。忽觉绿色满眼,已为遮蔽炎热做准备。走到二月兰的领地时,不见花朵,只剩下绿色连到松墙。好像原有的一大张绚烂的色彩画,现在掀过去了,卷起来了,放在什么地方,以待来年。

⑦我知道,春归去了。

⑧在领地边徘徊了一会儿,忽然意识到二月兰的忠心和执着。从春如十三女儿学绣时,它便开花,直到雨僝(chán)风僽(zhòu),春深春老。它迎春来,伴春在,送春去。古诗云“开到荼糜花事尽”,我是总不知荼糜是个什么样儿,却亲见二月兰蓦然消失,是春归的一个征兆。

⑨僝僝迎春人人欢喜,有谁喜欢送春?忠心的、执着的二月兰没有推托这个任务。

1.怎样理解画线句“说起燕园的野花,声势最为浩大的,要数二月兰了”?(温馨提示:抓住二月兰的特点作简要概括。)

2.第③段中提到兰花,有什么作用?(温馨提示:抓住文章的主要描写对象及其特点,联想到衬托手法,并领会其作用。)

3.本文题目是“送春”,却用较大篇幅写二月兰“声势最为浩大”,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温馨提示:紧扣题目,特别是读文章时注意后半部分所突出的“送春”的内容,把握二月兰在本文的作用。)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