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54 题,其中:
单选题 1 题,选择题 49 题,连线题 4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4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 题
  1. 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意在“通有无、权贵贱,以平物价,所以抑兼并”的措施是

    A. 青苗法   B. 平籴法   C. 保甲法   D. 市易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49 题
  1.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反映了唐太宗(   )

    A. 民贵君轻的思想   B. 农业为本的思想

    C. 君治为本的思想   D. 强调“存百姓”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是我国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通过表示地球在轨道上运行的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刻划出一年中气候变化的规律。两千多年来,它在安排和指导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促进了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②体现了我国科学实用性特点

    ③有一定的宗教迷信的色彩

    ④促进了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16年首都博物馆举行“殷墟妇好考古发掘特展”,妇好作为商王的正妻之一,生前深得信任和宠爱,死后得以厚葬。某观众据自己的观展记录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观展记录

    结论

    A妇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将

    商朝时女性地位很高

    B妇好墓中出土了大量甲骨卜辞

    这些卜辞是研究商朝历史的一手史料

    C妇好墓中有大型的青铜盛酒器

    商朝时中国开始有了酒

    D墓内发掘出的6800多枚海贝,经鉴定为货贝

    现在中国的南海地区当时由商王直接管辖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为避免出现“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的情形,周朝开始确立

    A. 禅让制   B. 王位世袭制   C. 分封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论语·为政》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下列各项与材料主张符合的是

    A.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B. “贵贱无序,何以为国”

    C.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D. “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春秋战国时期,最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的学派是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某思想家指出,“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根据右图,春秋战国时期实践这一思想最成功的地区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诗经•国风》收录了周南、召南、卫、郑、齐、魏、唐、秦、陈、曹等十五个不同地区的乐歌。由此可知,周朝控制的主要区域位于

    A. 黄河中下游   B. 长江中游   C. 巴蜀地区   D. 关中地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古代算数例题:“今有大夫(注:秦汉时爵位名,列为第五级)、不更、簪褭、上造、公士(注:秦汉时爵位名,列为第一级)凡五人。共猎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问各得几何?”书中记载正确的答案是:他们依次分别得到1又2/3、1又1/3、1、2/3、1/3只鹿。这道题反映的古代中国社会的特点是

    A. 年龄在鹿肉分配上的重要性   B. 古代数学严密的逻辑体系

    C. 个人的地位由猎鹿活动决定   D. 礼制渗透于社会生活之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汉书·百官公卿表》说:“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百官中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的是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九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秦朝驰道的修建

    A. 加强了对诸侯国的控制   B. 有效地扩展了统治疆域

    C. 建立起了垂直管理体系   D. 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无辅拂,何以相救哉?”此大臣

    A. 主张郡县制   B. 主张分封制

    C. 主张郡国并行   D. 主张皇帝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汉武帝选拔严助、主父偃等人,加授他们为侍中使他们出入皇宫,接受皇帝垂询参与大政。汉武帝这样做的结果是

    A. 解决了王国问题   B. 削弱了丞相权力

    C. 确立了察举制   D. 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A. 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 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C. 肯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D. 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董仲舒曾向汉武帝建议:“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名田:名下的土地),以赡不足。”对上述建议理解正确的是

    A. 不赞成儒家借鉴古制的传统   B. 平均分配土地以缓和矛盾

    C. 取消土地私有以恢复井田制   D. 限制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西汉中期以后,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

    A.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B. 汉武帝起用儒学家参政

    C. 荀子主张“仁义”“王道”   D. 新儒学适应了时代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有学者提出统治者需“顺天志”,新王朝建立时必须“更称号,改正朔,易服色”,这位学者是

    A. 孔子   B. 韩非子   C. 董仲舒   D. 王阳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列手工业成就出现在东汉的是

    ①灌钢法的发明

    ②成熟的白瓷

    ③成熟的青瓷

    ④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2009年7月30日-10月7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举办了“秦汉-罗马文明展”,下图是其中的一幅展品“东汉书信纸”。它原衬垫于铜镜之下,故呈圆形,推测为家书的残片。纸以麻为主要原料,并通过施胶等加工技术,改善了纸面的白度和平滑度,使得纸张厚薄均匀。以上介绍和图片说明

    A. 东汉时已经出现较成熟的造纸技术

    B. 东汉时造纸术由罗马人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欧洲

    C. 东汉时更多的人有了受教育的机会,拥有文化的人很多

    D. 东汉时纸已经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唐人王维所画《伏生授经图》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学者伏生(公元前260年——公元前161年)受聘官府讲经的场景。伏生所授之“经”应为

    A. 法家学说   B. 儒家著作

    C. 佛教典籍   D. 道教经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孝文帝改革以前,北魏在中原地区实行宗主督护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实际上控制地方基层社会组织的是

    A. 保甲制度   B. 邻里党三长

    C. 豪强地主   D. 地方军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北魏时期,孝文帝始颁俸禄制,并建立了考绩制度。北魏以至齐、周执行均颇为严格,而南朝几无定制,造成了上下相率、肆意搜刮百姓的后果。对上述材料理解准确全面的是

    A. 孝文帝改革对北朝历史影响深远   B. 俸禄制与考绩制度形成相互配合

    C. 南朝阶级矛盾尖锐导致农民起义   D. 制度是影响吏治状况的重要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商鞅变法相比,北魏孝文帝改革面临的不同问题是

    A. 国力落后   B. 实现统一   C. 地方割据   D. 民族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图是出土于甘肃省嘉峪关地区魏晋墓葬中的两幅壁画。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农业生产动力有了重大突破   B. 犁耕技术已在西北地区出现

    C. 北魏均田制推动了农民垦荒   D. 魏晋时期曲辕犁还没有出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北魏实行均田制的背景是

    ①黄河流域长期战争,政府手中掌握大量荒地

    ②宗主督护制度的实行,政府控制许多劳动力

    ③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造成了土地的严重短缺

    ④长期的战乱使中原地区大量的农民流离失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阅读《齐民要术》一书,可以了解

    A. 5-6世纪江淮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   B. 5-6世纪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

    C. 6-8世纪北方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   D. 6-8世纪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经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正确的是(  )

    A. 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   B. 甲骨文→楷书→篆书→隶书

    C. 甲骨文→篆书→楷书→隶书   D. 篆书→甲骨文→隶书→楷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下列艺术作品中,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是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A. 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 选官须注重才学

    C. 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 选官应注重品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唐太宗说:“隋末无道,上下相蒙,主则骄矜,臣惟谄佞。上不闻过,下不尽忠,至使社稷倾危,身死匹夫之手。朕拨乱反正,志在安人,平乱任武臣,守成委文吏,庶得各展器能,以匡不逮。”这段材料说明唐朝统治者(   )

    ①吸取隋朝灭亡教训     ②重视人才的选拔任用

    ③鼓励群臣直言进谏     ④重文轻武以拨乱反正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资治通鉴》中称贞观四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而另有文献记载,这一年高昌王鞠文泰入朝谓“见秦陇之北,城邑萧条,非复有隋之比”。贞观十一年,马周上疏谓“今之户口,不及隋之十一。”依据材料,下列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 唐初社会生产仍然不及隋朝全盛时期

    B. 唐初户口数远不及隋朝与隋末战乱有关

    C. 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描述了贞观初年的状况

    D. 《资治通鉴》是史书,其记载全部真实可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北魏与唐前期实行均田制的主要目的是

    A. 发展小农经济,抑制土地兼并   B. 实行土地国有,促进经济恢复

    C. 打击地主势力,促进生产发展   D. 改革基层行政,加强中央集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达,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色。下列各项符合唐代手工业状况的是

    A. 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B. 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C. 丝织品吸收花鸟画风格   D. 出现需要多人操作的花楼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下表为唐江南九州户数表(单位:户),由此可知

    州名

    苏州

    鄂州

    洪州

    饶州

    吉州

    衡州

    邵州

    泉州

    汉州

    开元户数

    68093

    19190

    55404

    14062

    34381

    13513

    12330

    30754

    477

    元和户数

    100808

    38618

    91129

    46116

    41025

    18047

    18000

    35571

    889

    A. 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B. 江南经济得到一定开发

    C.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 江南农业比工商业发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我国劳动人民在唐朝发明的水利灌溉工具是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唐朝诗人元稹这样描绘当时的社会风尚:“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饼成为当时人们的主食,还有不少蔬菜来自国外,如印度的刀豆、尼泊尔的菠菜等。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秦始皇统一全国   B. 丝绸之路的繁荣

    C. 佛教的迅速传播   D. 北魏孝文帝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有首唐诗曾如此描述一位书法家的作品:“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整如惊电,状如楚汉相攻战。”这一作品采用的书法字体是

    A. 小篆

    B. 隶书

    C. 行书

    D. 草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武德七年(624年),唐高祖到国子监行释奠礼(古代学校的祭祀典礼),“命博士徐旷讲《孝经》,沙门慧乘讲《心经》,道士刘进喜讲《老子》”。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唐朝初年

    A. 思想一统   B. 佛道主导   C. 三教并存   D. 儒学式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9. 北宋建立后,首先削夺大将的军权,这主要是着眼于

    A. 加强军事力量   B. 抵抗辽的进攻

    C. 保障皇权稳固   D. 镇压人民反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0. 《宋史》载,有某位官员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治天下譬如居室,敞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这表明此官员

    A. 支持变法,主张新制

    B. 否定任何形式的改革

    C. 主张变法应循序渐进

    D. 主张变法应选择时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1. “朝会”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礼仪,元代也有“朝会”。即位大典前,皇帝需要在忽里台大会上(古代蒙古负责推举部落可汗或其他长官的军政机构),先由蒙古宗王扶上宝座,再按朝仪受礼。这可以佐证元朝政治上

    A. 统治集团拒绝中原文化   B. 政权内部体现民主制衡

    C. 君主专制受到有效制约   D. 蒙古旧制高于汉族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2. 下列属于元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

    A. 颁布“推恩令”   B. 设置节度使

    C. 派文官担任知州   D. 开创行省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3. 在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本地人开酒馆也往往仿效汴京的旧俗,在门前张挂驴子灯;开茶馆则学北方张挂名人画像。更有趣的是,北人在吃笼饼、蒸饼的时候习惯于先去掉皮,原本是因为北地风尘比较大,但南方人也跟着学,去了皮才吃”。材料表明宋朝时期北方人南迁(  )

    ①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②带来新的风俗习惯

    ③导致经济重心南移  ④促进南北文化融合

    A. ②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4. 《文献通考》(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材料表明(   )

    ①政府重视商业  ②政府减轻商税  ③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④政府放松对商业的限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5. 据史料记载: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始定江南夏税折征木绵(棉)等物;大德年间(1297年),松江乌泥泾的妇女以棉纺织为副业的有一千余家,所织棉布成为名扬远近的商品。这反映了元朝棉纺织业

    ①在江南地区普遍推广

    ②技术水平有很大提高

    ③已占据经济主导地位

    ④成为政府的税收来源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6. 西方学者称中国古代某学说为“Neo- C.onfucianism”,这是一种融儒家、佛教和道教等诸因素于一体的哲学,提供了一套维护儒家伦理秩序的形而上学体系。该“学说”是指

    A. 孔孟儒学

    B. 董仲舒的新儒学

    C. 程朱理学

    D. 明末清初的儒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7. 南宋理学大师朱熹的一生著述甚多,其中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是

    A. 《通鉴纲目》   B. 《朱子全书》

    C. 《朱子节要》   D. 《四书章句集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8. 1241年正月,南宋皇帝下诏,规定朱熹与孔子在孔庙一同受祭祀。这主要由于朱熹

    A. 奠定了儒家学说的思想基础   B. 提出了格物致知的思想主张

    C. 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 规范了社会人群的伦理道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9. 包拯的故事开始流传于宋代,以包公为素材的宋代话本、元代杂剧等使“包青天”成为一个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的传奇人物。导致这一现象的因素有:

    ①百姓对清官的期待

    ②忠君、爱国等儒家思想的影响

    ③文化艺术手段的塑造

    ④政府的积极宣传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4 题
  1. 有学者认为“东周时期是中国秩序的发展与重组时期”,请你用所学知识论证此观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秦始皇推行的《秦律》和唐太宗颁布的《唐律》,是中国古代两部重要的法律,请阅读以下材料。

    《秦律》规定偷窃别人桑叶,价值不到一钱,要罚三十天劳役。刑罚主要分三类:一是死刑,通常有弃市、枭首、腰斩、车裂、磔。二是肉刑,有黥、劓、刖、宫和笞。三是徒刑,一年至五年。另外,有野蛮的连坐法和族刑。

    《唐律》有造意(主谋)从重、随从减轻、犯罪者自首可酌情减免、区分故意和过失,以及累犯加重等规定。死刑分绞、斩两等。允许除十恶以外的其他罪以钱赎罪。还对老、幼、废疾和妇女在一定条件下减免刑罚。

    ——摘自陈光中《我国古代刑法的演变》

    归纳《秦律》和《唐律》的各自特点及其对政治走向产生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城市是文明的象征,随着社会发展城市也发生着变化。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周原来是西部的小邦,灭商以后,都城丰镐地处偏僻,不能有效控制广阔的中原和东部地区。周公指出洛邑(今河南洛阳)是“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周公在这里建立军事和政治重镇,将统治中心东移,监管殷顽(不愿接受周统治的殷商旧贵族)、东夷,对天下实行有效地统治。诸侯咸服,天下大治。

    ——摘编自卢连成《论商代、西周都城形态》

    (1)洛邑是古代重要的城市。依据材料,分析西周营建东都洛邑的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和东周时期洛邑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二唐宋时期抑或唐宋之际的中国社会曾经发生了重要变革……其中,作为社会重要载体的城市可以说往往起着既引领社会潮流,又设置种种藩篱的双重作用。城市变革是唐宋社会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城市为中心、以城市发展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社会,城市的变革昭示着社会深刻而全面的变化。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也是城市历史上人口流动频率较高的时期,城市变化是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集中表现,城市的数量、空间分布、职能和类型、人口数量和结构、人口流动、人口文化结构、城市网络体系、城市市场商品流通和商品结构的变化是城市变化乃至社会变化的集中反映。

    ——宁欣陈涛《唐宋城市社会变革研究的缘起与启程》

    (2)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唐宋时期城市变革的表现。

    材料三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

    ——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

    材料四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国即北宋)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其盛非宋州(今河南商丘)可比。

    ——(北宋)王巩《闻见近录》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中国古代社会城市形成的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唐宋时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及初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100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时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长安城中云集了各国的商人和使节,他们也把各种宗教带到了中国。……如朝鲜半岛各国几百年间均受到唐朝的很大影响。再如锡兰于668年建国后几乎成为一个具体而微的小唐朝。日本在7至8世纪仿照唐代风格建造的一些佛寺至今完好,还能使我们对当时讲求简洁、均衡的建筑风格多少有些认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在政治制度和科技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2)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材料二宋代占主流地位的依旧是雅文学,即士大夫文学。不过,俗文学的存在也是不可轻视的。俗文学的代表是话本小说。那时,俗文学从原来的反映乡村生活为主转向市镇,其内容有灵怪神话、江湖豪侠、名人轶事,也有市民生活、男女相悦等“为市井细民写心”之作。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概括宋代俗文学的特点,并指出其时代背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