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连线题 2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2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古代雅典不允许公民对城邦的利益漠不关心;哲人和学者不能遁入山野,必须到公民大会投票;任何公民不能拒绝担任官员;法律明确规定,发生政治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必须追随一派,反对一派,否则将予以严惩。由此可见,在古代雅典

    A. 必须人人参政

    B. 宣扬平等意识

    C. 强调依法治国

    D. 政治自由有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的主席职位月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除非联邦的领土或其海岸已遭受攻击……”这说明当时德意志帝国

    A. 国王权力极大且不受制约   B. 在统一后热衷于侵略扩张

    C. 议会对王权有牵制的作用   D. 充分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使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A. 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 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

    C. 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

    D. 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汉代丞相犯罪,依“将相不辱”和“将相不对理陈冤”的习惯,不用出庭接受审问;即便重罪,亦由皇帝示意自裁。这是因为

    A. 无为而治的推行   B. 重罪轻罚的传统   C. 丞相地位的尊崇   D. 官僚集团的庇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战国时期至汉初,官僚贵族豢养舍人的现象十分普遍,舍人们协助主人处理家务或政务,还可能被主人举荐做官。西汉中期以后,在朝廷打击下,这些舍人逐渐大量补任郎官,成为正编官吏。这种变化说明西汉政府

    A. 废除举荐选官制以提高中央权威   B. 推动私属公职化以强化专制集权

    C. 打击世家大族势力以废除贵族政治   D. 建立户籍管理制度以维护社会治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唐初设置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合一办公场所“政事堂”(后来改为“中书门下”)。有学者认为这一设置明显与“三省体制”的本意背道而驰,其理由在于“政事堂”的设置

    A. 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   B. 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

    C. 导致三省扯皮推诿降低效率   D. 存在相权集中扩大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学者写道:“皇权始终依托于当时最有势力的集团或阶层,总是要依靠他们来进行统治,让他们担任宰相和高官;皇帝总是要和当时最有势力、最有影响的贵族集团或豪强大族联姻,以加强皇权和他们的联系。”与材料所述现象相伴随的制度是

    A. 分封制   B. 九品中正制   C. 三省六部制   D. 藩镇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秦朝的郡县制管理链不长,即便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上级对下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理,不会出现顾此失彼之弊,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郡县政府就具有中央性,是中央机构的延长之手,中央指挥郡县如“身之使臂”,“治天下如运诸掌然”。这表明

    A. 各郡县机构仿中央而设置

    B. 郡县制可有效治理国家

    C. 各郡县由下到上层层负责

    D. 郡县制消除了割据隐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考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下衰是宋代部分地区发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终场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

    A.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   B. 政府意在优化官僚体系的结构

    C. 科举考试失去笼络士人的作用   D. 教育发展难以满足人口增长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这种现象

    A. 表明内阁大臣地位提高和权力的扩大   B. 说明内阁大学士与皇帝共同决策

    C. 体现阁臣利用专制皇权的效能   D. 反映内阁大臣延续历代宰相职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明史·琉球传》载明初琉球遣使“入朝”,接受明廷封赐。琉球“一岁常再贡三贡”,随贡使到福建等地私下交易的人员众多。成化十一年(1475年),明廷“定令二年一贡,毋过百人,不得附携私物”。此后数十年中,琉球不断请求增加朝贡次数。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日本试图进犯鸡笼山(今台湾),琉球“遣使以闻,(明朝廷)诏海上警备”。据材料

    A. 明朝与琉球之间仅限于朝贡关系   B. 琉球不断扩大与明朝的贸易规模

    C. 琉球对与中国发展关系相当疑虑   D. 琉球曾主动支持明政府抵御倭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723年刚刚继位的雍正皇帝开始推行“养廉银”制度,即以国家的名义给官员足够的钱,使他们不必贪污,以此杜绝官场腐败现象。但后来却逐步形成只有“高薪”而不“养廉”的情况。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高薪”和“养廉”成反比关系   B. 养廉银制度推行的力度还不够大

    C. 统治者的态度是整顿吏治的关健   D. 在“人治”之下腐败难以避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了一系列政治革新主张:立法者应“洞悉天人性情,熟谙各国风教”。他认为当时世界各国中,美国‘礼义富足”,“其力虽强而不侵凌邻邦,有金银山而招别邦人来采.别邦人有能者册立为官”。他注意到美国“邦长”“五年一任”,并非终身制,国家大事则由“各省”(即各州)公议决定,官员选任在规定时间、地点匿名投票产生,“以多人举者为资能也,以多议是者为公也”.他认为下情上达、官员匿名投票选举是实现“权归于一”的重要手段.材料中洪仁玕

    A. 主张通过改革来加吸中央集权   B. 对西方政治制度认识较为清楚

    C. 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来振兴天国   D. 主张引进外交方面的专门人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 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B. 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C. 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D. 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著名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这种现象,早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后

    A. 《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   )

    A. 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辛亥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以下图片资料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最能说明“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化进程中偏离轨道的插曲”这一观点的是   (   )

    A、   B、C、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孙中山在评价近代中国的某运动时说:“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他所评价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封建阶级的“清官”,他们的“清”,就“清”在政治上忠于皇帝,忠于朝廷,忠于封建的法律制度,在思想上遵守封建的纲常道德,在经济上于合法剥削之外不贪或少贪非分之财,如此而已。作为封建阶级专政工具的官吏,他们在阶级斗争的实践中是属于剥削者、压迫者的阵营,而同被剥削、被压迫的农民是相对立的。这是一条不容混淆的基本的阶级界限。下列对这种观点看法最正确的是

    A. 封建专制制度下的清官有其进步性

    B. 清官的清根源是封建的小农经济

    C. 运用了阶级分析法,过分强调价值判断的阶级性

    D. 清官的清在于受儒家思想的控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英国学者在《审到雅典:西方思想中的反民主传统》中认为,苏格拉底死得并不冤枉,因为他质疑传统和民主的价值而犯了冒犯之罪。何况,在雅典如果个人权利与国家的需要发生冲突,民主制并不意味着对个人权利的严格保障。材料主要说明了

    A. 雅典直接民主存在弊瑞   B. 雅典民主忽视公民个体权利

    C. 雅典民主强调集体利益   D. 苏格拉底对雅典民主的不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十二铜表法》第九表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公民大会)的权力”“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凡煽动敌人反对自己的国家,或把市民献给敌人的,处死刑”。这些规定

    A. 激化了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   B. 调整了旧有习惯法的适用范围

    C. 体现了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   D. 强调个人权利与国家利益的统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据《罗马法》:奴隶指在罗马社会中不具有自由人身份的人,在法律上被视为物;但奴隶可以被解放而成为自由人。随着罗马版图的扩大,释放奴隶的现象更加普遍。历史学家指出:“虽然奴隶制度是一种合法的社会制度,但它是和‘本性’相矛盾的”,有古罗马大法学家就认为:从民法的观点来看,奴隶是什么也算不得的,但是根据自然法来看便不是这个样子。从后者的观点来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材料说明

    A. 罗马民法不支持落后的奴隶制度   B. 自然法思想为释放奴隶提供了理论依据

    C. 释放奴隶推动罗马社会制度进步   D. 从共和国到帝国,罗马奴隶数量不断减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835年,托克维尔指出:“如果今天有一个政党试图在美国建立君主政体,那它的处境要比现在就想在法国建立共和国的政党还要困难。法国的王权并没有在建立之前为自己拟定一套立法制度,所以目前只能有一个被共和制度包围的君主政体”。托克维尔意在说明

    A. 政党是政体纷争的关键   B. 立法制度是民主政治的保障

    C. 美国共和制根基的深厚   D. 法国共和与君主政体的并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688年英国的“光荣革命”一直为西方的政治家和史学家所津津乐道。这次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被称之为“革命”,从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主要是因为它(   )

    A.推翻了英国的君主统治         B.改变了国王的权力来源

    C.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D.保证了工业革命的进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宪法通过后,共和派在众议院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1877年支持君主制的法国总统麦克马洪迫使亲共和的内阁辞职,并解散众议院。共和派在重选中获胜,麦克马洪遭到彻底失败后承认:“不能将行使解散众议院之权树立为治国的体制”。该事件对法国政治产生的影响是

    A. 维护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B. 君主派顺应历史主动退出历史舞台

    C. 形成了内阁向总统负责的传统

    D. 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

    A. 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 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 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 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获得更多权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斯塔夫里阿诺斯:“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的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和政治机制。”作者认为美国革命的重要意义在于

    A. 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

    B. 联邦政府内部三权间的分权制衡

    C. 设立两院对立法权进行再度分割

    D. 体现了地域与体制的双向平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有学者指出:“那些为17世纪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于理解和在当时的大不列颠尚未获得全胜的原到(自由与平等),已在新英格兰(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的法律上得到了全部承认,并被订于法律的条款之内。”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 17世纪的欧洲并未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

    B. 17世纪的英国还处于封建专制的统治下

    C. 17世纪的新英格兰己经是一个法制国家

    D. 北美的民主政治早在17世纪就开始孕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 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 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C. 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D.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

    A. 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

    B. 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C. 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D. 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阅读图l、图2、图3三幅图片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呈现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天帷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

    ——《尚书》

    “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2)材料二中出现了古代东西方世界对“民主”一词赋予的不同含义,请指出它们的不同及主要原因。

    材料三……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仿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创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古希腊思想家伊璧鳩鲁

    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一一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鳩鲁的主张的。近代欧美国家政治生活中继承妥协传统,请以17世纪晚期的英国和18世纪晚期的美国史实为例说明各种利益体是如何妥协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阳嘉元年(东汉顺帝年号,公元132年),尚书令左雄议改察举之制。……雄上言:“郡国孝廉,古之贡士,出则宰人,宣协风教。若其面墙(无真才实学),则无所施用。孔子曰‘四十不惑’,礼称‘强仕’。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儒有一家之学,故曰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帝从之,于是班下郡国。

    ——(唐)杜佑《通典》卷十三《选举一》

    材料二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粘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粘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史选官制度》等

    材料三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

    ——摘编自阎照样《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四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阎照样《英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l)据材料一,概括左雄改革察举制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改制原因。

    (2)据材料二,简析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依据材料二、三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