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26 题,综合题 1 题
简单题 23 题,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6 题
  1.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中西方道德教育思想的奠基人.他们在面对各自社会的危机时,不约而同地把道德教育作为挽救社会的方法:认为道德衰败是社会败落的根源,要拯救社会也只有依靠道德重建.孔子和苏格拉底

    A.都主张“美德即知识”

    B.都在反思道德的社会意义

    C.都主张实行民主政治

    D.都力图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孔子说:“士志于道中,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这表明孔子

    A.主张追求优裕的物质生活

    B.认为追求理想重于追求物质

    C.对社会贫困现象感到失望

    D.劝诫统治者实行仁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老子在《道德经》中抨击社会现实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对此,他主张统治者

    A.实行仁政轻徭薄赋

    B.实行法治树立权威

    C.小国寡民淡泊自然

    D.无为而治任民自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韩非子格外强调君主权势的独占性和排他性,他指出君主应“独制海内”,否则“爱臣太亲,比危其身;人臣太责,必易主位”.韩非子

    A.最早提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思想

    B.认识到相权对皇权的威胁

    C.反对设立各种政府机构

    D.主张君主应实行集权统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董仲舒说:“天地之常理一阴一阳,孤阳不生,孤阴不长;阳主生,阴主杀;阳贵而阴贱,天之制定……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其实质是

    A.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

    B.为君主统治和封建秩序寻找理论依据

    C.以阴阳相生的哲学道理解释社会变迁

    D.吸收佛道思想使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理学对宋代以后的中国影响巨大。它对于外来哲学系统如佛教的敌视,使中国的统治者和官僚比以前的时代更难于接受外部的思想和影响,理学对传统的强调是最终抑制了中国的发明和中国精英的批判思维的诸多因素之一。材料说明理学

    A.吸收佛、道的基本教义而自成体系

    B.延迟了三大发明的向外传播

    C.阻碍了古代和近代中国的创新能力

    D.促进了中华文明精神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某中学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在网上搜索名校办学理念时,发现很多学校都以“格物致知”为办学思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这些学校以理学为指导思想

    B.这些学校重视文科而轻视理科

    C.“明德求真”的理念适用于古今

    D.理学是高考历史学科考查内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王守仁问弟子:“什么是天地的心?”弟子说:“人是天地的心.”王守仁问:“什么是人的心?”弟子说:“只是一个灵明.”王守仁解释说:“我的灵明就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辩他吉凶灾祥?”这表明王守仁

    A.提出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B.提出了质疑权威的民主观点

    C.认为人心是世界的中心

    D.完成了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黄宗羲的启蒙思想完全没有受外来思想的影响,空前绝后,被称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并与顾炎武、王夫之、方以智并称为清初四大家。下列能支持黄宗羲是“中国思想启蒙之父”观点是

    A.“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B.“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C.“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D.“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普罗泰格拉提出“知识就是感觉……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他的这种主张

    A.强调了人在世界和社会的中心地位

    B.过分追求功利,忽视了道德的重要性

    C.使人从宗教和神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

    D.体现了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他认为虔诚的信仰来自崇敬上帝和对于《圣经》的心领神会;他认为每个人都可以和上帝交往,不需通过教会和教士的媒介.这种主张实质上

    A.认为教会的权力高于国家的权力

    B.否定了教皇和封建教会的权威

    C.使人文主义思想开始广泛传播

    D.以无神论取代宗教信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卢梭认为,意志要么是公意,要么不是;它要么是人民共同体的意志,要么就只是一部分人的.在前一种情形下,这种意志一经宣布就成为一种主权行为,并且构成法律.在第二种情形下,它便只是一种个别意志或者是一种行政行为,至多也不过是一道命令而忆.这种思想实际上是主张

    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社会契约

    D.法律至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唐穆宗问柳公权,“笔何尽善?”意思是,写字要怎么样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柳公权回答道,“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对于柳公权所谈论的正书,理解正确的是

    A.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B.开始出现于秦朝,通行于汉魏时代

    C.形成于汉末,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D.变化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家的感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南宋名臣文天祥在《扬子江》中写道:“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对诗句中“磁针石”的理解正确的是

    A.南宋时开始被用于航海

    B.最早是用来看风水的工具

    C.使靠冷兵器的封建城堡不堪一击

    D.促进远洋航行迎来地理大发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上帝有三个苹果,第一个苹果,诱惑了夏娃,人类自此繁衍开来.第二个苹果,砸中了牛顿,人类步入工业时代.第三个苹果,被乔布斯咬了一口,于是,人类有了Macintosh﹑iPod﹑iPhone﹑iPa

    D.”由此可知牛顿的贡献在于

    A.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改变了古希腊科学家关于运动的概念

    B.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确认了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

    C.使物理学发生革命,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D.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为现代物理学奠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物种起源·导言》中说:我们可以推想得到,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这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极其完善的构造和相互适应,仍然是难以令人满意.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自然界中生物物种是不断进化演进的

    B.自然界中生物物种的进化会有变异发生

    C.不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物种都会进化

    D.研究证明生物物种的进化过程难度很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林则徐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及其影响探析》中说:“洋务派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编练了新式海军和陆军,创办了一些新式的学校,翻译了一批西洋书籍,向海外派遣了一批留学生,培养了一些技术人才……所有这些实践活动,都可以看出林则徐探索思想的影响子.”作者认为

    A.林则徐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B.洋务派完全按照林则徐的思想进行学习西方的活动

    C.林则徐和洋务派都没有看到封建制度的落后性

    D.洋务运动体现了林则徐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张之洞主张在学习西方文化时,须“政﹑艺兼学”,“学校﹑地理﹑度支﹑赋税﹑武备﹑律例﹑劝工﹑通商,西政也;算﹑绘﹑矿﹑医﹑声﹑光﹑化﹑电,西艺也”都需要中国认真学习.即便议会政治,在中国“学堂大兴,人才日盛”之后,也可“议之”.张之洞

    A.认识到学习西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B.主张废除君主制,实行议会制

    C.主张学习西方科技维护封建统治

    D.认为应以资本主义文明取代中国文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傅斯年在《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之风格》中写道:“在五四前若干时,北京的空气,已为北大师生的作品动荡得很了,北洋政府很觉得不安.”这说明新文化运动

    A.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流

    B.动摇了北洋政府的思想统治

    C.是五四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

    D.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普遍接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作者意在揭示

    A.古代物质生产贫乏,人民生活在饥饿线上

    B.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猛烈抨击旧道德

    C.儒家思想使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D.批判古代史学著作的弊端,提倡新文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894年,大学毕业两年的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了多项改革救国的建议,但遭到了拒绝,失望之余,孙中山回到了檀香山,创办了生平首个革命组织——兴中会.由此可见孙中山

    A.希望清政府进行改革救国危亡

    B.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

    C.由希望改革发展为主张革命

    D.三民主义的革命思想正式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孙中山说:“实行社会主义这日,即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分业操作,各得其所.我中华民国之国家,一变而为社会主义之国家矣.”这说明孙中山

    A.主张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国家

    B.在革命道路选择上举棋不定

    C.受到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影响

    D.革命的目标是解决民生问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924年孙中山说“平均地权”要做到“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由国家当给以土地”.国家土地从地主处买来.“节制资本”基本内容是:凡在中国土地上的有独占性的企业,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空,不论属于中国人所有还是属于外国人所有,一律收归国家经营管理,以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这表明孙中山

    A.决定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合作

    B.认识到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性

    C.和共产党的土地革命纲领一致

    D.提出解决民生问题的具体办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资产阶级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有“民本”而无“民主”的思想元素.“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中国人接受和传播“民主”,最初也是把它说成与“三代法度”相符,与“君主”掺和在一起,视为“君民共主”甚至“为民做主”。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下)

    材料三

    孙中山在广州,曾系统地演绎了他的理想:中国应有一个民治﹑民有﹑民享的国家,而其政府则在三权鼎立的模式外,还有两个独立的权力——继承中国文官传统的监督权(御史纠弹)与人事权(考试与督责).

    ——摘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不同之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人对民主的认识及其成因。

    (3)材料三孙中山的民主思想较之材料二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1 题
  1.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斯宾塞尔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

    ——严复《天演论》

    材料二

    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象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载《新青年》第5卷第1号)

    材料三

    我们对于旧有的学术思想,积极的主张只有一个——就是“整理国故”.整理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先须要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工夫。

    ——胡适《新思潮的意义》(载《新青年》第7卷第1号)

    (1)据材料一,分析指出维新派论“变”的两个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

    (2)概括指出材料二对“新”“旧”问题的看法.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的观点有何不同?陈独秀和胡适的观点在当时各有何可取之处

    (4)今天我们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