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7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单选题 32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中等难度 35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 题
  1. 据《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记载,最初五卷中“天朝”出现约5次。至光绪年间,“天朝”已经式徽,几乎不用了。“天朝”使用次数减少后,出现在史料中的自称主要是“大清国”“中国”。这最能说明当时的中国

    A. 清政府统治危机日益严重   B. 主动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

    C. 逐渐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D. 迫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威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义和团被帝国主义勾结清政府剿杀于血泊之中。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很多主张立宪的人士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纷纷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对该材料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B. 义和团运动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C. 中国人民彻底认清清政府的本质

    D.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32 题
  1. 陈旭麓指出:“由传统意识所维系的民族心理防线在震荡中的解体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显著变化之一。慈禧太后的奴颜和谀态是过去所未曾有过的。在她身上,民族战争的失败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这一论述

    A. 表明了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府的态度

    B. 表现了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朝的反应

    C. 反映了《辛丑条约》签订后的现实

    D. 揭示了武昌起义爆发后政府的心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后,群龙无首。第二天立宪派首领汤化龙出来帮忙出谋划策,以咨议局、教育会、商会的名义通电,请各地响应,随后各省纷纷独立。由此可推知

    A. 各派合力促成辛亥革命成功

    B. 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 民主共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D. 君主立宪思想已被国人摈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太平天国政权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军政合一的政权机构;一度宣布废除私营商业,实行“圣库”制度;设立诸匠营与“百工衙”,实行官营手工业制度;社会习俗上废除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 主动顺应了世界潮流

    C. 满足了农民阶级的愿望

    D. 兼具空想性和进步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20年,上海总商会商品陈列所大楼建成,来自全国的物产商品展览会多次在此举行。同时,总商会亦开始办起自己的图书馆和杂志,创建公益性商业学校,对青年职员或学徒进行文化教育与专业训练。这些举措

    A. 实现了上海工商业的均衡发展

    B. 借鉴了商帮地域整合的成功经验

    C. 利于增强民族工商业的竞争力

    D. 推动全国统一工商社团开始建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20世纪初,中国商办银行相继出现,全国有15个省成立了商办铁路公司,纺织、采矿、机器制造、交通运输等行业发展迅速。从社会发展进程看,它们对中国影响最深刻的是

    A. 民族经济发展进入繁荣阶段

    B.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 推动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转型

    D. 改变了中国经济附庸的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晚清以前,郑成功至多是以“遗民忠义”的“忠烈”形象受人景仰,也有人视之为“草寇”。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其“排满驱荷开拓台湾”而备受国人推崇。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A. 国人信仰推高了郑成功地位

    B. 国人对民族历史的重构以适应时代

    C. 近代以来传统儒家思想式微

    D. 国人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普遍认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856年,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前,清政府与联军代表进行通州谈判,接受了联军提出的所有不平等条款,但在礼节问题上寸步不让,在联军代表拒绝了见皇帝时必须跪拜的要求后,清政府逐扣押39名联军代表作为人质。这些事件

    A. 体现出清政府军事外交失据

    B. 折射出晚清近代民族意识淡薄

    C. 加快了中国殖民地化的进程

    D. 成为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借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甲午中日战争后,美国驻北京公使田贝说,“它(中国)可以把铁路建筑权卖给一家辛迪加,把采矿权卖给另一家,把开设银行的权利卖给第三家,造成一系列特殊的权利关系”,而美国必须获得这些“巨大特权”。这反映出

    A. 甲午战争刺激列强瓜分中国

    B. 列强在侵华问题上已开始相互勾结

    C. 列强在华争相划分势力范围

    D. 美国是列强瓜分中国的最大受益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清末《中国数学史》介绍了当时士大夫西算借根的方法。士大夫们不但用天干地支替代abc和xy,还用《易经》中阴阳爻代替加减符号,于是x2+ac=bx就成了“亥亥—(阳爻)甲丙等于乙亥。”这一现象反映了

    A. 西学东渐后近代数学传入中国

    B. 近代中国社会封闭落后的心态

    C. 西方近代数学中国化的必要性

    D. 传统文化与近代数学相互交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题文)1873年6月29日,日、俄、美、英、法、荷等国使节在紫光阁觐见清同治帝,未行跪礼。但当时社会上流传外国使臣见中国皇帝时恐惧之余足不能动、口不能言、浑身发颤,连国书都无法卒读。这反映了中国

    A. 外交礼仪近代化的艰难

    B. 传统纲常伦理的崩坏

    C. “天朝上国”威仪的稳固

    D. 近代条约体系的确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10年,晚清官方在南京举办规模最大的博览会——南洋劝业会,还设有两个外国展厅。其中,湖北的茶叶、景德镇的瓷器、广东的黑檀、汕头的亚麻抽绣,最吸引人眼球。外国展品有英国机器、德国和日本军用物资、美国的广告等。各省众多人士纷纷乘坐火轮、火车前去参观。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 重视兴办实业

    B. 被迫开放市场

    C. 主动融入世界

    D. 出现“短暂春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854年以后成立的由外国人管理的海关正式规定向对外贸易征收关税,并把收入上缴给中央政府而不归各省掌握。1894年的关税比1864年增长了近2倍,在收入结构中的比重由1/7左右上升为1/4左右。此举反映了

    A. 清政府的关税自主权正在逐步丧失

    B. 中国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

    C. 外国商品对中国市场冲击日益加深

    D. 中国对世界市场的依赖加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清代思潮”以“复古”为其职志,是相对于宋明理学之一大反动,其动机及其内容,皆与欧洲之“文艺复兴”绝相类。粱启超认为,“清代思潮”与文艺复兴

    A. 同属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B. 促成了当时的社会转型

    C. 都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D. 借文化复古反对旧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873年,陈启源在南海县创办继昌隆机器缫丝厂,知县徐赓陛以“有伤风化”、“夺民生业”为由进行查封。1887年,清政府又承认该厂“有益于贫户之资生,无碍于商贾之贸易”,准其照旧开设。据此可知

    A. 清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态度发生变化   B. 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走出困境

    C. 晚清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斗争   D.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记载:1906年,清政府颁布了《奖励商勋章程》,第二年,又先后颁行了《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和《奖励华商公司章程》。这些章程

    A. 适应洋务运动发展的需要   B. 有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旨在抵制列强的资本输出   D. 反映清政府抵抗侵略的决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20世纪初,民办中型轮船企业逐渐增多,许多新创办的公司明确提出了收回航权的口号。他们在同外国公司的竞争中,大都得到人民的广泛支持。这使他们在外国垄断势力的压迫下,不但得以坚持下来,甚至还能有一些发展。”材料主要表明

    A. 近代中国航运业因受到外国势力压迫难以发展

    B. 民办轮船企业的发展与近代爱国思潮紧密相关

    C. 民办轮船企业在与外国企业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D. 民办轮船企业成为近代中国航运业的主导力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现代英国的官吏制度,是仿照帝制中国的官吏制度而建立的,且中国的这种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鸦片战争时,在侵略中国的英国人心里,当时的本国制度是极为优越的,在经过各种议论后,通过考试选拔任用行政官员的制度在英国已经广泛普及了。从材料中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A. 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制度极为优越

    B. 鸦片战争时东学西渐进入高潮

    C. 这种制度在明清时期继续推动中国社会进步

    D. 该制度有利于提高各级政府的行政效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江苏川沙的女工本来纺织土布,鸦片战争后,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很多女工进洋纱厂、洋布局做工。这说明了(  )

    A. 在外商企业刺激下民族工业兴起   B. 妇女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

    C. 自然经济受外国经济侵略而消失   D. 传统手工业部门受到打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晚清时期,美国联邦政府办公大楼“ White House”、国务书记“The Secretary of State”分别被官方汉译为“白宫”、“国务卿”,并一直沿用下来。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 晚清时期中国不断融入世界   B. 君臣观念下的文化融合

    C. 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D. 各国交流中的文化冲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896年梁启超所著《波兰灭亡记》刊行,1898年6月康有为进呈光绪帝《波兰分灭记》,他们都指出波兰非但亡于俄、奥等国的瓜分,更是由于“内政不修,积弱滋甚”、以及守旧权贵“诋诽攻击”新政新法。其意在

    A. 揭露列强瓜分图谋

    B. 打击顽固守旧势力

    C. 激发改革图强意识

    D. 培养国人世界视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882年轮船招商局召开股东代表大会,决定再招股100万两,仁和保险公司也乘势扩股1万股,计银50万两,上海机器织布局于1880年公布招股章程后,认股者源源而来。据此可知

    A.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资本的限制

    B. 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C. 股票在晚清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

    D. 晚清股票市场已经发展成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明确表示:中国不能重走欧美资本主义老路,近时“志士舌敝唇焦,惟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尤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这表明孙中山

    A. 反对仿效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B. 主张建立贫富均等的大同社会

    C. 反对渐进式的资产阶级革命

    D. 将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相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进一步明确规定:关税按货价计算,每百两仅征银两五钱;1861年清政府领布《通商各口统共章程》,规定各国商人与英高享有同等关税特权。这表明中国

    A. 关税主权遭到了严重破坏国

    B.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C. 清政府主动开放进程加快

    D. 取得关税“最惠国待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从1916年开始,日本三菱财阀插足华北棉花生产,实行其华北棉产改进计划,向农民发放美国棉种,而以收购农民棉产为条件。1937年大仓、住友等财阀在满洲设立满洲棉花会社,经营辽河流域的棉产改进。这反映出

    A. 日本帮助中国改进棉花生产

    B. 商品输出是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

    C. 日本控制原料增加工业利润

    D.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到致命打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题文)有学者认为义和团的拳民们希望比附的神灵在三国人物中基本出自蜀汉,也就是刘备麾下的人物,出自曹操麾下的人物一个也没有,甚至连吴国的人物,周瑜、黄盖之类的大将都没有。该学者认为义和团拳民的选择旨在

    A. 表明义和团运动以推翻清朝为目的

    B. 强调义和团运动的正义性

    C. 揭示了义和团运动农民的盲目排外

    D. 表明义和团运动反抗列强侵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1902年颁布的《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记载“京师大学堂主持教育,宜合通国之精神脉络而统筹之。将来全国学校事宜,请由京师大学堂将应调查各项拟规定格式薄,颁发各省学堂,于每岁散学后,照格填注通报京师大学堂。”由此可知京师大学堂

    A. 改革教育体制以适应变法需求

    B. 学习西方的教育管理体制

    C. 具有管辖全国教育的行政能力

    D. 开创了官员选拔的新形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1903年前后,俄国企图独吞东三省,中国在日本的留学生发起拒俄运动,被清政府拒绝。谣传拒俄义勇队特派员向袁世凯请愿遇害,此后《苏报》文章“革命其可免乎”在留日学生中流传开来。这表明

    A. 清政府已经沦为沙俄的附庸

    B. 日本支持中国留学生的呼声

    C. 清政府助推了反清革命运动

    D. 不明真相的知识分子被利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未经呈交参议院  审核即行通过《暂行报律》三章,引起报界的强烈反对。孙中山对此指出:“民国一切法律,皆当由参议院议决宣布,乃为有效。该部所布暂行报律,既未经参议院议决,自无法律效力。”这一事件反映了

    A. 辛亥革命后立法制度混乱

    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孙中山对法治信念的执著

    D. 分权制衡体制基本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民国法学家王宠惠针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宪法之制定,有二要义焉:一曰,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二曰,宪法者非因一时而定,乃因永久而定也。”这实质上反映了

    A. 革命派与立宪派的政体之争

    B. 人治观念与法治理想的矛盾

    C. 革命果实被军阀势力所窃取

    D. 宪法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1865年,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创建,以生产枪炮子弹为主,辅之以修造船舰,还附设翻译馆、广方言馆和工艺学堂,有“中国第一厂”之誉。对其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有利于政治体制变革

    B. 引进传播启蒙思想

    C. 有效抵御了列强侵略

    D. 推动近代教育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广东省汕头市2018年高三普通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1922年,梁启超指出:“科学精神之有无,只能用来横断新旧文化,不能用来纵断东西文化。若说欧美人是天生成科学的国民,中国人是天生成非科学的国民,我们可绝对的不承认。”梁启超此言

    A. 强调思想文化进步的重要性

    B. 肯定了西方文化的优越性

    C. 对新文化运动表示完全支持

    D. 否定了当时盛行的进化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北京大教育考试中心2018年文综全国卷考前冲刺演练精品卷文综历史试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宣传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及其学说,他们希望找到既能发展资本主义,又能医治资本主义弊病的药方。这说明当时

    A. 中国具备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经济基础

    B. 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资产阶级的需要

    C. 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社会认识更深入

    D. 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阅读史,是一部以“仕”为主体的阅读史,阅读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导,甚至还规范了经史子集学习的先后顺序。但是,伴随着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带来纸质书籍的“贬值”,加之科举制度的实行,阅读权力也从绝对垄断到有限控制。藏书和阅读不再是王室和官吏的专利,民间藏书数量和读书的人数逐渐增多,书籍种类和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元。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著书立说,还是自隋朝开科取士以来,历代读书人,发奋苦读,求取功名,其目的都只是期待有朝一日,能“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学而优则仕”无疑是封建时代读书人的最佳出路

    ——摘编自郇红梅《中国古代民众阅读的演进》

    材料二:晚清的阅读革命经过了一个较长的酝酿期。新式媒体、新式出版机构及西学类书刊的增加,为阅读革命的生成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持条件,但并未使潜在的阅读革命转化为现实。

    甲午一役后,为了救亡图存,士大夫阅读的主题逐渐由四书五经转到西学,关注的焦点正由内而外、由古而今,推崇的学问家由诸子百家转为卢梭、孟德斯鸠等,士大夫津津乐道的关键词正由仁义、纲常、名教而转为民权、自由、革命等。一场外力推动型的“阅读革命”正悄然兴起。

    ——摘编自闾小波《论晚清阅读革命的兴起及政治功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民众阅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阅读革命”兴起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重商主叉,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16至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基本观点包括:一是国家主叉观点。主张振兴国家经济,要求国家利用进口税、产品价格补贴、垄断外贸等手段来控制和干预经济,保护本国工商业,发展外贸。二是价格观点。主张根据人口和市场价格情况,管制商品进出口贸易。三是货币财富观点。认为货币即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国家推行的经济政策,是为了取得更多的金银货币。四是积累金银观点。认为金银是天然的货币,国家要取得金银,必须积累贵金属,禁止金属货币输出,加强外汇管制。五是贸易差额观点。主张实行保护关税、限制商品进口、鼓励商品出口政策等。

    ——摘编自史件文、胡晓林《世界全史》等

    材料二:萌生于19世纪60、70年代的晚清重商主义,其发展过程经历了两个阶段。前期以早期改良派为主要代表,也包括部分洋务派代表。他们通过对“重本抑末”传统的否定与批判,提出了以“士商平等”“商战固本”“以商立国”为中心的一系列的重商主义思想。晚期重商主义到20世纪初的新政时期达到了顶峰。以1901年清廷在西安宣布上谕、宣布新政为肇始,1903年清廷设立商部为契机,拉开了振兴工商实业的浪潮。清政府、地方大吏和资产阶级、人民大众振兴工商业的呼声彼此交织,构成了20世纪初重商主义的主流。

    ——摘编自张步先、苏全有《晚清重商主义与西欧重商主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中国的重商主义与西欧重商主义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与19世纪60、70年代的晚期重商主义相比,概括20世纪初新政时期重商主义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文化运动肇于《青年》杂志,但掀起洪波却始于蔡元培将陈独秀和《新青年》引进北大。五四前的蔡元培没有介入论战,却顶住压力保护陈独秀。

    1920年年初,蔡元培在《新青年》上发表短文《洪水与猛兽》,耐人寻味地将新文化运动比作“洪水”,将军阀比作“猛兽”,“要是有人能把猛兽驯服了,来帮同疏导洪水,那中国就立刻太平了”。五四后,蔡元培接连发表《新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何谓文化》《东西文化结合》等系列文章,尖锐批评新文化运动的流弊,不赞成简单否定旧文化,主张对复杂的文化问题持分析态度,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主张东西文化结合。

    ——摘编自张晓唯《蔡元培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蔡元培推动新文化运动发展的具体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五四后蔡元培先生对新文化运动的态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