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7 题,其中:
单选题 40 题,选择题 5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16 题,中等难度 26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40 题
  1. 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A. 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

    B. 两极格局的瓦解

    C. 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

    D. 全球化进程加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A. 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B. 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 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 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48年,大量“积极的”美国电影在大选的关键时刻涌入意大利,美国国务院鼓励派拉蒙公司重新发行《妮诺基卡》以在大选中帮助赢得反共选票;相反,华盛顿要求《愤怒的葡萄》暂缓在法国上映,以防止法国共产党利用影片中不利的一面。材料说明美国电影

    A. 基本主宰战后欧洲电影市场

    B. 成为实施冷战的重要武器

    C. 进军欧洲主要基于政治目的

    D. 完全沦为政府的宣传工具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考古工作者在湖南、江西、河南、陕西、江苏等地区都陆续发现了许多春秋中后期的铁制农具,这表明当时(  )

    A. 冶炼技术已较为成熟   B. 冶铁业规模宏大

    C. 农业生产技术有较大提高   D. 南北经济发展平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清明上河图>中,多家店铺门前悬挂着形制不一的栀子灯,还有一些店铺前出现了长条形招牌灯箱。这些栀子灯和灯箱既装饰了店铺,又起到了广告作用。这反映出

    A. 北宋时期开始出现广告

    B. 城市贸易的时间限制已经被打破

    C. 当时商业竞争异常激烈

    D. 北宋时期的手工业技术非常发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37年8月上海等地大量的民营工厂在国民政府的组织下开始内迁,多数厂家内迁到四川、湖南、广西、云南等省,个别厂家在共产党帮助下迁到陕甘宁边区。这反映了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B. 经济中心已转移到西部

    C. 国共内战争夺战略资源   D. 国民政府准备持久抗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61年我国政府规定:“应该有领导地开放农村集贸市场。除了粮食、棉花以外,凡是第三类物资和完成国家合同任务以后的第二类物资,都可以拿到集市上进行交易。"这项政策在当时

    A. 削弱了国民经济的统一管理

    B. 扩大了计划经济的覆盖范围

    C. 缓解了市场供应的紧张局面

    D. 克服了分散经营导致的困难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6世纪从事奴隶贸易的主要是葡萄牙人,只有少量西班牙人。到17世纪,荷兰人统治了大多数奴隶市场。18世纪又以英国人领先。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A. 工业革命顺利完成

    B. 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C. 海上殖民霸权转移

    D. 奴隶贸易空前繁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

    A. 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 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 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 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在17世纪,(英国)煤的运输方面的困难,曾是其作为燃料的一大缺陷,但到19世纪30年代后,煤就可以自己运输自己了。”材料现象反映了

    A. 煤炭已成为工业主要能源

    B. 英国急需煤炭的大量进口

    C. 铁路是煤的主要运输方式

    D. 近代的电力工业发展迅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绝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引起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强烈不满。表明当时

    A. 美国的霸主地位动摇,需打开苏联市场

    B. 苏联轻工业发达,须竭力保护本国市场

    C. 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的意识形态对立

    D. 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世界正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材料主要反映出

    A. 当今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

    B. 民族解放运动的潮流方兴未艾

    C. 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格局中举足轻重

    D.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 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 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

    D. 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这体现出近代中国

    A. 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

    B. 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C. 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

    D. 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西方学者劳伦斯·萨默斯曾说,300年以后的历史书会把“冷战”的结束作为第三等重要的事件,把伊斯兰世界和西方世界的关系作为第二等重要的事件,而头等重要的事件是包括中国、印度等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以及它们与发达国家的关系。这说明在作者看来

    A. 冷战的影响在短期内将会持续存在

    B. 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是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

    C.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D. 中国与印度将是主导未来世界的两大关键力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48年4月3号,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对外援助法案》,根据该法案,美国要向西欧各国提供133.2亿美元的援助,美国承诺“当西欧一国向另一国提供货物而后者缺乏支付手段时,美国则给予前者相当于后者赊款数额的美元货款予以结算”。该法案

    A. 体现美国控制西欧的意图

    B. 标志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

    C. 开启西欧各国一体化进程

    D. 推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的消极影响是

    A. 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B. 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C. 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D. 不利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研究中国古代丝织业的发展情况时,不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A. 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墓葬中发现的商代玉蚕

    B. 甲骨文中有“蚕”、“桑”、“丝”等文字

    C. 《诗经卫风氓》写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D. 刘克祥《简明中国经济史》记载:“商周时期的蚕桑生产和纺织手工业已相当发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西周时期,贵族在幼年时由父亲题取“名”,“字”则是成年后“冠礼”或“笄礼”时所取。“字”全称有三个汉字:第一字表长幼行辈(伯、仲、叔、季等),第二字任意,末一字为“父”字。这种名字制度的作用主要是

    A. 明长幼

    B. 定尊卑

    C. 彰个性

    D. 求吉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唐代三省制实现了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通过诏书起草、审核和执行的运作流程来实现权力的分割与制约。据此可知,唐代三省制

    A. 成功实现了行政权力的分割

    B. 完全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地位

    C. 有效地制约了皇帝滥用权力

    D. 初步建立起民主政治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大明律》规定:禁止朝官与近侍官交结,禁止地方官员与朝官交结,禁止京官与京城家资富厚之人交结,否则即构成奸党罪。这一规定旨在

    A. 防治宦官专权和权臣乱政

    B. 消除官员结党对皇权的威胁

    C. 用法律形式加强中央集权

    D. 澄清吏治以杜绝制度的腐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895年,李鸿章评价李提摩太译作《泰西新史揽要》一书时说:“我邦自炎农唐虞以前,以天下为公;嬴秦以降,以天下为私。以天下为公则民主之,以天下为私则君主之……至我大清,海禁大开……殆将复中国为天下大公之局。”这表明李鸿章

    A. 对世界大势了然于胸

    B. 对西方近代民主有所认识

    C. 试图以古制治理当世

    D. 认为民主实践已刻不容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中国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上的这种转变,直接促成了

    A. 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兴起

    B. 五四运动的爆发

    C.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D. 北伐战争的发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75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时指出:“中国是坚决支持西欧联合的。我们认为,西欧国家为维护独立和保证自己的安全,在联合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这有利于世界局势朝好的方向发展。”“西欧的联合”在当时客观上有利于

    A. 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

    B. 推动中日关系正常化

    C. 消除中美间敌对关系

    D. 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取得进步,其表现是实行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 基层民主选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智者学派普罗狄柯认为,神不过是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想象出来的,人们因为看到太阳、月亮、河流对自己有好处,就把这些东西命名为神。克里底亚认为,神对人的命运是不关心的。这些认识

    A. 有利于树立起人的尊严和权威

    B. 成为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

    C. 打破了对希腊神系的图腾崇拜

    D. 导致个人主义在古希腊泛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意志皇帝在国际上代表帝国,以帝国名义宣战、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或条约,首相主持帝国政府,不对议会负责,可以解散议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行使立法权;帝国司法机关为帝国法院,地方法院则是各邦法院。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 有明显的专制主义色彩

    B. 政体体现了分权的思想

    C. 建立起了责任内阁制度

    D.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947年,美国国务院政策计划处处长乔治·凯南发表文章指出,苏联政策的重点是“确保在世界权力大势中每一个角落和隙缝,它都有一份。但是,如果它发觉遭遇到无法克服的障碍,也能在哲学上接受它们,自我调适。且我们见不到苏联心理上有任何痕迹,透露这些目标必须在任何特定时间去达成。”乔治·凯南意在说明

    A. 苏联制度是不合法统的

    B. 对外强硬源自苏联哲学

    C. 美国遏制苏联的必要性

    D. 苏联对外在世界有敌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A. 欧洲联盟

    B. 不结盟运动

    C. 北约

    D. 华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1971年,尼克松讲道:“……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进行对抗……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尼克松的讲话说明了

    A. 世界对抗冲突局面不复存在

    B.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C. 中美谈判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D. 美国不再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2004年1月19日,日本陆上自卫队进入伊拉克,这是二战以来日本陆上自卫队首次踏上处于战争状态的外国领土。其根本原因是

    A. 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 日本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 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D. 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认为:“国际新秩序应该建立在多极化的基础之上。多极化与多边主义意味着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它有利于国际社会的每个成员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目标和理想,有利于各国展开对话、交流观点。”这说明国际关系民主化可以

    A. 推动全球经济持续增长

    B. 促进各种文化趋向一致

    C. 维护世界和平长期发展

    D. 实现各国地位真正平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唐人张籍在《贾客乐》中写道:“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该诗反映的现象是

    A. 商人经商获利刺激农民弃农经商

    B. 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

    C. 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

    D. 唐朝商业繁荣,农业落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道光年间(1820~1850年)湖丝出洋,其始运至广东,其继运至上海。七里(村)所产丝尤著名,出产既富,经商上海者乃众。……镇之人业此因而起家者亦不少。”这反映了

    A. 传统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B. 五口通商客观上刺激了湖丝对外贸易

    C. 上海开放程度高于广州

    D. “海禁”政策使湖丝只能经广东出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下表为1950—1953年我国粮食需求与粮食产量统计表(均以1950年为100)这表明我国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粮食需求量

    100

    147

    228

    350

    粮食产量

    100

    117

    128

    154

    A. 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

    B. 农业生产关系急需调整

    C. 工业化发展,对粮食的需求增多

    D. 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增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17世纪以来,用马铃薯做的饭菜在欧洲的许多地区逐渐取代了由面包与粥构成的食系。导致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革命在全欧开展   B. 欧美建立直接商贸联系

    C. 欧洲农业经济的发展   D. 欧洲民众生活水平改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了资本与商品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的确立,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下列现象符合以上表述的是

    A. 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了《航海条例》

    B. 鸦片战争后,“值百抽五”关税税则的逐步形成

    C. 拿破仑三世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

    D. 《南京条约》附件关于最惠国待遇的规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世界文明史》载:“最初的机器价格低廉,纺纱工人可以在家庭里工作,但随着机器体积的增大,机器越来越不能够再设在纺纱工人的茅舍里,而是设立在作坊或设立在河流近旁能利用驱动机器的地方。最后,进—步发展成为用蒸汽驱动的装置,这时造厂的厂房就可以建立在企业家认为合适的地方。”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 手工工场逐步向机器大工业过渡

    B. 垄断组织开始取代了小家庭生产

    C. 技术革新推动了工厂布局的调整

    D. 蒸汽动力替代了手工纺织的劳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9. 《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的西欧,“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组群。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这反映了

    A. 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变化

    B.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日益增多

    C. 海外殖民活动加剧人口流动

    D. 西欧封建生产方式逐步解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0. 下图是1870-1900年的美、欧、亚三大洲铁路长度变化示意图。结合数据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欧洲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铁路事业的发展

    C. 铁路的发展是形成世界市场的先决条件

    D. 商品输出成为欧美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5 题
  1. “它(资产阶级)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甶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共产党宣言》这一表述说明了

    A. 资产阶级需求建立自由市场

    B.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革了世界

    C.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己经形成

    D. 工业革命在世界扩展的必然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二战后期,美国力图在战后建立一个“广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苏联也希望建立新的国际组织来“保证一个持久和正义的和平”,在美苏主导下,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为宗旨的联合国建立起来。这表明

    A. 美苏在战后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

    B. 美苏都希望建立自己主导的世界秩序

    C. 维护和平的理念顺应了国际发展大势

    D. 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能够永久和平相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冷战的终结为美国支配全球市场提供了条件,“全球化”的概念便是理论根据。但美国要遏制那些谋求地区霸权的国家,必须依靠地区性“2号大国”作为补充,这种“2号大国”在亚洲就是日本。这反映出冷战后的世界

    A. 大国强权、霸权主义与多极化趋势并存

    B. 美国等发达资本国家开始主导“全球化”

    C. “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一把“双刃剑”

    D. 日本建立政治大国的国际条件已经成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据统计,自1951年7月1日之后,联邦德国从马歇尔计划中获得的援助共2.7亿美元,而他们只需向美国进出口银行偿还1690万美元。该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B. 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C. 二战后西欧强国降为二流国家   D. 雅尔塔体系对美德关系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新全球史》中指出:“总的说,康乾盛世并不是真正的繁荣,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底的灾难。”其中,“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底的灾难”指的是

    A. 扩大西方对华贸易,一定程度上缓解失业

    B. 冲击了小农经济,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C. 直接加强了中西科技、思想、文化交流

    D. 丧失了关税自主权,便于列强倾销商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但制约农业发展因素是多方面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岁收入亩不足一石”。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材料二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太湖地区,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从养活的人口来看,明清时期农业确有发展,从劳动生产率来看,明清时期的农业发展水平下降了,主要表现是畜力的减少;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水平来看,也有下降的趋势,表现在劳动强度加大,工作时间增长。

    ——《中国经济史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粮食产量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状况如何?依据材料分析是哪些因素促成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经济发展与交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之后,随着西欧商人贸易范围的扩大,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欧洲市场汇集了来自各大洲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象牙,亚洲的香料、茶叶、丝绸等。

    材料二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的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千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突顶的图景。

    材料三  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发展的主要影响。

    (2)据材料二、三,分析蒸汽动力的使用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