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但制约农业发展因素是多方面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岁收入亩不足一石”。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材料二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太湖地区,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从养活的人口来看,明清时期农业确有发展,从劳动生产率来看,明清时期的农业发展水平下降了,主要表现是畜力的减少;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水平来看,也有下降的趋势,表现在劳动强度加大,工作时间增长。

——《中国经济史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粮食产量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状况如何?依据材料分析是哪些因素促成的?

高一历史材料分析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