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16 题,困难题 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鼎”在中国可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铸造不晚于(  )

    A. 夏商时期   B. 春秋战国时期

    C. 秦汉时期   D. 隋唐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永嘉衣冠南渡诗》:“忆昔永嘉际,中原板荡年;衣冠坠涂炭,舆辂染腥膻。”诗中提到了西晋永嘉年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人南迁主要是因为

    A. 北方战乱频繁

    B.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C. 经济重心南移

    D. 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距今:

    A.约300万年 B.约170万年 C.约70万-20万年 D.约3万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我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被列为五谷之首。袁隆平先生成功培育出优质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问题作出重大贡献。目前已知水稻种植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地区?

    A. 黄河中游

    B. 长江下游

    C. 珠江三角洲

    D. 辽河流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有几位同学出去野炊时,决定做“模拟半坡人生活”的游戏。模拟的内容有打鱼、砍柴、切菜、煮饭。用以下哪一组用具,最能体验历史? ( )

    A.石叉、石钩、陶盆、陶碗、石刀、稻米

    B.骨制渔叉、渔钩、陶罐、陶碗、石刀、稻米

    C.铜制渔叉、渔钩、陶罐、陶碗、石刀、粟

    D.骨制渔叉、渔钩、陶罐、陶碗、石刀、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哪一叙述是学习研究历史最可靠的材料

    A.“女娲造人“的传说 B.河姆渡考古出土的骨耜

    C.电影《荆轲刺秦王》 D.小说《封神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我们常说大禹治水有功,禹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全身心投入治理水患。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此时水患主要发生于哪一河流:

    A.长江 B.黄河 C.岷江 D.淮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学完《中华文明的起源》这一单元后,老师让同学们讨论:“原始社会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吗?”同学们畅所欲言。以下四位同学的发言,哪一位的最科学 (  )

    A. 原始社会没有压迫和剥削,人人平等,因此它是一个理想社会

    B. 并不是理想社会。原始社会虽然不存在剥削压迫,但是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更谈不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C. 不是理想社会。因为原始社会里有人吃人的现象,而且人的寿命都很短

    D. 是理想社会。虽然生活艰苦,但是因为有尧、舜、禹这些杰出的首领,那时的社会风气好,人们之间的关系和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诗经•大雅•大明》记载:“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与此记载有关的战役是

    A.阪泉之战

    B.涿鹿之战

    C.牧野之战

    D.巨鹿之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李旺在阅读课外书籍时,看到书中这样写道:“在商朝,贵族征讨其他国家胜利后往往举行祭祀,向祖先报捷。”如果要验证它的真实性,最有说服力的文字资料是:

    A.小篆 B.隶书 C.甲骨文 D.铭文(金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学习历史时,要能分辨“描述”与“评价”的区别。下列选项中,有的是对历史事实的描述,有的是对历史的看法、解释和评价。请将属于“描述”的选项找出来:

    A.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产生

    B.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

    C.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客观上加速了统一的进程

    D.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不断变革,最终导致奴隶制度的瓦解,封建制度的确立。那么,最能代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A. 青铜器的广泛使用

    B. 水利事业的发展

    C. 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D. 耕作技术的提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面关于都江堰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变水患为水利,至今仍在发挥作用,是可持续性发展工程的典范

    B.都江堰的主要功能包括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如今还有旅游功能

    C.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D.都江堰作为水利工程早已丧失了其功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

    A.竞相改革的局面 B.诸侯争霸局面

    C.百家争鸣的局面 D.商业繁荣局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简编》中说,儒家学说是教人成为圣贤的学说,先“修己”而后以“安人”,在国家的治理上追求天下大同的王道理想;在思维方法上取中庸之道;在教育思想上追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以下言论体现了儒家思想主张的是:

    ①“仁者爱人”  ②“兼爱”“非攻”  ③“为政以德”  ④“以法为教”  ⑤“民贵君轻”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立“三公”,在地方施行郡县制。秦朝的“三公”是指:

    A.丞相、太尉、司空 B.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C.司马、司徒、司空 D.太师、太傅、太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比喻武装起义。秦朝末年,为反抗秦的暴政,首倡农民起义,鼓舞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统治的两位农民运动领袖是:

    A.项羽和刘邦 B.陈胜和吴广 C.韩信和张良 D.刘秀和王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西汉初年,在文帝和景帝的治理下,汉朝出现了一个社会稳定、国家繁荣的时期,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文景之治”。你认为形成文景之治局面的原因有

    ①皇帝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②政府减轻人民的各种负担

    ③注重农业的发展

    ④重视“以德化民”

    ⑤推行儒学教育

    A.①②④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秦始皇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下面能解释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焚书坑儒推恩令

    B.统一文字推恩令

    C.统一文字罢黜百家

    D.焚书坑儒罢黜百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东汉大将军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年幼的汉质帝不满梁冀专权,说他是“跋扈将军”,梁冀居然令人在面食中下毒,毒死了汉质帝。这段文字材料反映的是东汉时期的哪一历史现象:

    A.宦官专权 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C.丞相权力膨胀 D.外戚专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有这样一个镜头:“悬浮于半空的画纸,幻化成辽远无边的沙漠,敦煌舞者在沙漠之上轻步曼舞,引领我们开展一场友谊之旅”。“这场友谊之旅”是在哪一事件发生之后形成

    A.秦灭六国

    B.张骞开通西域

    C.佛教传入中国

    D.道教产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标志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 B.设置西域都护 C.班超经营西域 D.甘英出使大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列关于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A.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B.东汉末年,名医华佗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

    C.《史记》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谈的历史巨著

    D.汉语中的一些用语如“五体投地”“在劫难逃”“因果报应”都源自道教经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南阳武侯祠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祠联中“水面偏能用火攻”是指什么战役(  )

    A.赤壁之战 B.巨鹿之战 C.淝水之战 D.长平之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成语“乱七八糟”和两个历史事件有关,这两个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哪两个朝代:

    A.西汉,西晋 B.东汉,东晋 C.西汉,东晋 D.东汉,西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按下列成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时间先后顺序,作出正确排列,应该是:

    ①纸上谈兵   ②破釜沉舟   ③投鞭断流   ④卧薪尝胆   ⑤霸王别姬

    A.①②③④⑤ B.④①②⑤③ C.③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飘逝的岁月一中国社会史》里说道:“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鲜卑族改穿汉服是进步之举

    B.汉族穿胡服是落后的表现

    C.民族间的服饰是相互影响的

    D.先进文化取代落后文化是必然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社会危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历史遗迹、遗物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途径之一。下列历史遗迹、遗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②③④① D.①③②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对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表述,最能体现当时社会发展特点的是:

    ①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    ②体现了田园诗的意境

    ③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         ④兼容了道教的艺术风格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材料四)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是在哪一年?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其主要措施。

    (2)用材料一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具体阐述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3)据材料四可知商鞅最终被处死,可商鞅制定的新法并未废止,而是继续在秦国推行。“商鞅虽死,秦法未败。”分析商鞅变法成功的主要原因。你认为改革者需要具备怎样的精神?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虽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注:祖龙指秦始皇。

    ——毛泽东《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

    (材料二)到了晚年,汉武帝在总结自己一生的时候,讲到了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改革之举。他以回顾和总结的口吻讲到即位之初面对的选择:“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凌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他说汉朝政权刚建立的时候,处在草创阶段,再加上周边有外敌的军事威胁,如果我不改变一些做法,后世子孙要想治理好这个国家就没有可以遵循的法度。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汉武帝登上历史舞台后,汉朝的政治局面为之一变,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孙家洲《汉武盛世的历史透视》

    (1)根据材料一回答,诗中的“焚坑事业”和“孔学”分别是指什么事件和思想?

    (2)材料二中汉武帝面临的“外敌的军事威胁”是指什么?

    (3)“秦皇汉武”是中国古代史上两位很有影响和作为的封建帝王。结合所学史实,列举两位皇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各举两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的名称。

    (2)据图及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

    (3)最后完成“扫六合”的是哪个诸侯国?这个诸侯国能够“扫六合”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4)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到公元前221年,实现了“四海一”。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