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5 题,其中:
null 2 题,单选题 27 题,选择题 2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15 题,中等难度 17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null 共 2 题
  1. 李鸿章晚年曾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这主要是说明其

    A. 认为洋务失败的主因在政府

    B. 主张继续洋务运动

    C. 对西方先进技术失去信心

    D. 希望实行君主立宪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兼儒墨,合名法”而编撰成《吕氏春秋》,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该书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思想界

    A. 缺乏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

    B. 儒家与墨家的思想大行其道

    C. 寻求新的治世之道成为共识

    D. 出现了各家学说融合的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7 题
  1. 有学者研究发现,宋代妇女有财产继承权,法律也允许妇女改嫁、离婚,甚至丈夫外出三年不归,女方就可以主动提出离婚。这说明宋代

    A. 妇女地位逐步提高

    B. 理学影响范围有限

    C. 三纲五常尚未出现

    D. 儒家伦理已法律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出家,还要尊敬父母,忠于国君,僧人也提倡忠君爱国。所以中国的寺院有的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对材料推断最合理的是

    A. 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逐渐趋同

    B. 佛教被统治者改造成精神统治工具

    C. 中国佛教与儒家争夺正统地位

    D. 佛教深受中国文化浸润利于其传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除了剧本的文学性之外,还将音乐、歌唱、舞蹈、雕塑、绘画等艺术门类中的形式美要素提炼出来,按照舞台表演的要求加以重新熔铸。齐如山先生指出:“中国剧乃由古时歌舞嬗变而来,故可以歌舞二字概之。”这反映中国古代戏剧的特征在于

    A. 音乐与歌舞的结合

    B. 受阳明心学思想影响

    C. 艺术传统源远流长

    D. 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说明陆九渊

    A. 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

    B. 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

    C. 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

    D. 否定了“六经”的权威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商、西周时期,“士”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士”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士阶层的分化

    A. 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

    B. 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

    C. 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

    D. 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壁间飕飕风雨飞,行间屹屹龙蛇动。”此诗描绘的书法字体

    A. 笔画圆匀,富图案美

    B. 字体方正,规范标准

    C. 任情纵性,美感极佳

    D. 行云流水,清晰活泼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世纪末的湖南维新派要求全盘移植西方的民主制度;另一方面,他们又在各种学堂、学会、刊物上极力推崇孔教。在其《时务学堂学约>中专列“传教”一项,说“今设学之意,以宗法孔子为主义”。这反映了

    A. 维新派在思想和实践上的错位

    B. 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复杂性

    C. 维新志士以大众传媒开启民智

    D. 中体西用是维新派的宗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某杂志登载的文章,其中有“中国固有的伦理、法律、学术皆封建制度之遗,与西人相较,相去极远,如不改进,必不能存于今日世界。”又有“西俗以横厉无前为上德,中国以闲适恬淡为美风,实为中西民族强弱的大原因。”再有“若笃旧不变,而无世界知识,不知顺应世界潮流,绝难立足。”此文最有可能出现于

    A. 林则徐为代表的鸦片战争时期

    B. 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运动时期

    C. 康有为为代表的戊戌变法时期

    D. 陈独秀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明清鼎革之际,学者转入对儒学典籍的辑佚和校勘,以“礼学”代“理学”,希望重塑原始儒家关于“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的礼乐秩序。这种现象

    A. 助长了心学空谈心性之风

    B. 体现了儒家学者的理想诉求

    C. 加剧了思想专制和文字狱

    D. 导致程朱理学丧失统治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董仲舒认为,天意要大一统。政治关系上,皇帝受命于天;各封国的王侯又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国君。家庭关系上,儿子受命于父亲;妻子受命于丈夫。这一思想

    A. 强化了男尊女卑观念

    B. 体现了宗法分封原则

    C. 体现了敬天法祖观念

    D. 服务于专制集权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中医用药讲究“君臣佐使”,“君药”分量最多且起主要疗效,“臣药”次之,“佐药”又次之,“使药”再次之。唐代某太医令为皇帝病状之需,配药时没有拘泥于这一原则,擅自加了三味药,被判绞刑。据此可以推知

    A. 理学观念主导古代司法

    B. 专制体制影响医学发展

    C. 中医临床固守辨证施治

    D. 传统科技遵循自然和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顾炎武批判王阳明说:“王(阳明)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这表明顾炎武

    A. 意在否定儒学的正统地位   B. 强调传统儒学的“经世致用”

    C. 主张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D. 推动了明清学术的巨大进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自战国至西汉时期,两种思潮历经盛衰方向相反的变化。这两种思潮是指( )

    A. 法家与道家 B. 法家与儒家

    C. 墨家与兵家 D. 黄老与儒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近代薛福成认为:“夫事之艰于谋始者理也,而人之笃于私计者情也。今夫市廛之内,商旅非无折阅,而挟赀而往者踵相接,何也?以人人欲济其私也。惟人人欲济其私,而无损公家之帑项,而终为公家之大利。”材料反映他的意图是

    A. 强调自私谋利是合理的现象

    B. 认为人济其私最终有利国家

    C. 批判束缚思想的传统义利观

    D. 肯定和鼓励私人发展工商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清代著名文艺评论家王希廉在评点《红楼梦》时说:“子以《红楼梦》为小说耶?夫福善祸淫,神之司也;劝善惩恶,圣人之教也。而善恶报施,劝惩垂诫,通其说者,且与神圣同功。”这就肯定了《红楼梦》的

    A. 社会教化功能

    B. 文学鉴赏价值

    C. 维护封建礼教

    D. 革新社会风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列表格是“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它表明两汉时期

    类别

    关键词

    出现频次

    所占比例

    社会伦理观念

    仁、礼、信

    17586次

    46.53%

    法观念

    法、刑

    4648次

    12.30%

    财富观念

    利、财、富

    4765次

    12.61%

    公平公正观念

    均平

    4427次

    11.71%

    A. 社会价值观儒学化

    B. 法家思想退出政治舞台

    C. 商人政治势力强大

    D. 国家政权实现了平民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春秋繁露卷一·楚庄王第一》曰:“由此观之,正朔(帝王新颁历法)、服色之改,受命应天制礼作乐之异,人心之动也,二者离而复合,所为一也。”该主张的主要目的是

    A. 提出天行有常探究客观规律

    B. 强调纲常名教维护等级秩序

    C. 宣扬天人感应加强君主专制

    D. 主张知行合一重建儒家信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学校者,造就人才之地也,古者州有序,国有学,私有塾。文翁石室和白鹿洞书院作为不同时期地方办学的典型被载入中国史册。结合下图对其理解最恰当的是

    ①两幅图都体现了私学兴起

    ②都以儒家经典作为学校教育主要内容

    ③都作为当时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④都促进了儒学的发展

    A. ②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韩愈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孔子以是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矣。”当代学者据此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这是指韩愈

    A. 主张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B. 主张回归孔孟之道,使儒学思辨化并形成谱系

    C. 继承“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

    D. 鄙薄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等典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该思想家是

    A. 董仲舒

    B. 朱熹

    C. 王阳明

    D. 李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清代的戴震指出:“凡事为皆有于欲,无欲则无为矣。有欲而后有为,有为而归于至当不可易之谓理。无欲无为,又焉有理?”这里戴震抨击了(  )

    A. 道家的无为而治   B. 程朱理学的理欲观

    C.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   D. 佛教徒的禁欲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宋代在精致辽阔而又森严的贵族文化世界之外,另有一种文化崛起,这就是在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粗俗而生动的市井文化。这种文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 传统儒学的衰落

    B. 古典文化辉煌顶峰的到来

    C. 商品经济的繁荣

    D. 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批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某书云中国的“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如果让你补充下一句,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A. 四大发明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变革

    B. 四大发明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C. 四大发明使农耕文明的中国更加封闭

    D. 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以下有关绘画艺术特征的点评,与下图所示画作相符的是

    A. 讲究布局,画面气势雄浑

    B. “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C. 注重描摹,力图再现实景

    D. “钩勒工细”,“尽其精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南朝著名画师张僧繇在安乐寺为梁武帝画龙,梁武帝发现其所画四条龙都没有眼睛,遂问其原因。张僧繇回答说:“点睛即飞去。”大家不信,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两条龙点上了眼睛。霎时间,电闪雷鸣,点睛之龙真的飞走了。该故事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古代绘画

    A. 注重写意传神

    B. 意在借物抒情

    C. 追求娱乐教化

    D. 渴望俗世认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下表是一位同学运用多元史学范式对近代某一思想的评价。据此判断,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兴起的历史事件是

    史学范式

    评价内容

    全球史学范式

    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体现了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的扩展。

    近代化史学范式

    冲击了传统“重农抑商”观念,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文明史学范式

    反映了封建传统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冲突,承认了西方科学技术的先进,客观上使中国人由传统文明开始走向现代文明。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1884年,清朝官员张树声在《遗折》中说:“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育才于学校,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此段材料的核心主张是

    A. 改革教育,振兴中华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运用西学,体制变革

    D. 民主科学,改变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西汉著作《五行五事》中说,如果君王不知礼节,树木就长不直,并且夏天常有暴风;如果君王言不守信,反复无常,秋天霹雳天气就特别多;如果君王不听劝谏,刚愎自用,春夏季节将暴雨成灾。这些思想

    A. 阐述了天人互渗的关系

    B. 有利于规范君主的行为

    C. 完善了儒学的思想体系

    D. 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下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思想或主张是

    A. 百家争鸣,思想自由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D. 君权神授,君主专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下列表格是明清时期土司地区有关科举制度的规定

    时期

    规定

    明朝初期

    当谕诸首长,凡有子弟皆令入国学守业,使知君、臣、父、子之道,礼乐教化之事

    明朝中后期

    凡土官嫡子许入附近儒学,并明令保护土著士子入学、充贡和应举,不准他处士民冒籍

    康熙时期

    土司子弟愿习经书者,准许就近府、县入学考试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科举制

    A. 利于维系民族间的和谐

    B. 消除了民族间的文化差距

    C. 阻碍了人才的自由流动

    D. 保障了人才选拔的客观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生活的时代,农村公社、井田制度已经分崩离析,这使他耿耿于怀。所以当一些国君向他征求治国方略时,他总是说,要施仁政,而“仁政必自经界始”,也就是说,仁政的第一步就是恢复农村公社的井田制度。孟子关于井田制度有这样的描述:“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农田划分成为棋盘状,每家农民必须优先共同耕种“公田”,然后才可以耕种自家的“私田”。由于每家农民拥有同等数量的“私田”,所以过着没有贫富分化的和谐生活。

    ——摘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因此,黄宗羲不仅反对郡县制的国家向普通的小征收过重的赋税,也反对郡县制形式的国家“困苦富民”过甚的行为,从而提出了以屯田制的方式来解决国防用粮食的政治问题,要求国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恢复古代“井田制”的精神。

    ——摘自吴根友《“工商皆本”与晚明儒家经济哲学的新突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与黄宗羲的经济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人经济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实质。

    材料三  汉代的“受鬻法”规定,年满九十岁的老人,每月可以从官府领取一石粟米。汉成帝时,又将这种待遇的年龄降到七十岁。汉高祖曾下诏说,凡五十岁以上的子民,若人品好,又能带领大家向善的,便可尽免徭役,每年十月还赐予酒肉。汉文帝也要求每年年初要派人慰问老人,赐予布帛酒肉,认为这样才能给天下子孙树立榜样。《后汉书·礼仪志》中记载:“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哺之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玉杖长尺。”

    ——据赵凯《良举善政下,汉代老人缘何不幸福》等整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汉代尊老的措施,并对这些措施进行评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随着工业革命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包括“抨击中国专制说”在内的西方学说,随着西方的商品,一同被输送到世界各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观点传入中国。谭嗣同在1896年完成的《仁学》中说,“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对秦汉以下的中国政治持全盘否定态度,此后……都将从秦始皇开始到20世纪初延绵不绝的中国的政治体制一并视为专制政体。

    ——摘编自侯旭东《中国古代专制说的知识考古》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朝统治者和士大夫们深感“创巨痛深”,因此“人人有自强之心,亦人人为自铎之言”……他们接过林則徐、魏源所倡导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旗帜,采西学,设局厂,谋自强,掀起了一场以“求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这一以“师夷智”为新内涵的经世运动,不仅给经世学注入了新内容,将晚清经世实学思湖推向高湖,而且造成中国文化结构的异动,为近代“新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黄长义《晚清经世实学的流变》

    材料三  甲午战后,更多的人开始以宽容的态度,接受西学。谈谈西学不再如以往那样被诋毁为“士林败类”“名教罪人”,而是“识者渐知西法之不能尽拒,谈洋务者不以为为深耻”……维新人士试图建构的全新内涵的“中体西用”思想是在曲折中不断得到认同的。康、梁等人倡导的“中体西用”,其内涵上大大超过了洋务派所主张的学习西方的器械、技艺的表层。

    ——摘编自刘长生、郑征成《中体西用思想与维新运动》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l9世纪末20世纪初“抨击中国专制说”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科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前期““师夷智”运动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维新派的“中体西用”有何新发展和局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说中国“在文学上他们是成人,在科学上他们是儿童”。这个科学的儿童在人生之初,也有基本的科技经验与积累,但它们的实用性、整体性和直观经验性,决定了它们只能停留于初级阶段,永远没有科学意义上的突破。比如:中国的罗盘,西方人用来探险,中国人则更多的用来测风水选坟莹;中国的火药,西方人用来制造火器,中国人则更多的用来放鞭地、点烟花;对于数学,西方人为数学而数学、中国人则更多的用来丈量土地、测算收成;对于天文学,西方人是为了发现上帝造人的方法,而中国人是为了种地和占卜。究其原因,应该是埋藏在中国社会中的种种因子。

    ——摘编自端木赐香《那一次我们挨打了: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全景解读》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