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1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单选题 27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16 题,困难题 9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 题
  1. 1841年,魏源参与浙江抗英,失败后愤而著述《圣武记》,颂扬清朝开国以来重大的军事行动,总结武备之道,此后又撰述《海国图志》,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反映了

    A. 向西方学习成主流思潮

    B. “中体西用”思想开始萌发

    C. 经世致用影响学术著作

    D. 魏源的思想发生了根本转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人说:“如果没有康有为、梁启超在上海创办《强学报》、《时务报》,就没有陈独秀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这段话说明

    A. 不同阶级政见相似

    B. 变法运动促进思想解放

    C. 上海多元文化并存

    D. 上海是近代化先行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7 题
  1. 有学者认为,儒家对现实经验层面的君臣父子、夫妇长幼理所当然的伦理道德规范,是适应社会需要的,有不可变易的价值。这说明,儒学长盛不衰是由于

    A. 以血缘关系规范君臣关系

    B. 以血缘关系规范社会秩序

    C. 其观念植根于社会生活中

    D. 宣扬要绝对服从君主要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如《春秋》里称郑庄公为郑伯,孔子把他的爵位从公降为伯,以此表达对郑庄公谋算兄弟这一行为的批判。这种写法被称为“春秋笔法。”儒家认为“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根据所学,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A. 孔子编写《春秋》来维护君主专制

    B. “春秋笔法”有利于历史记录的客观性

    C. 《春秋》奠定了古代正史的编撰体例

    D. 儒家重视史书的道德评判和教化功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因此,“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这种说法

    A. 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

    B. 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

    C. 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

    D. 成为人们向西方学习的障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些思想家认为人性本恶。基于此认识,有人主张以礼乐来规范,也有人主张用法治来震慑。这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 孔子庄子

    B. 孟子荀子

    C. 荀子韩非子

    D. 孟子韩非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05年,陈独秀指出:“现今国势危急,内地风气不开,……惟戏曲改良,则可感动全社会,虽聋得见,虽盲可闻,诚改良社会之不二法门也。”据此判断,他主张戏曲改良的目的是

    A. 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B. 实现社会教化,适应革命思潮

    C. 启蒙民众,以求救亡图存

    D. 号召思想革命,指导新文化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辛亥革命前,民间家中几乎都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到民国时期很多人家中却改作“天地国亲师”,甚至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亦如此。这一变化反映了

    A. 辛亥革命影响日益广泛

    B. 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C. 新文化运动推动的结果

    D. 近代国家观念正逐步地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历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要理解其中关于秦始皇的评论,可能需要依据

    A. 统一文字、焚书令、秦朝速亡

    B. 统一度量衡、修筑长城、秦朝速亡

    C. 焚书令、秦朝速亡、科举制度

    D. 焚书令、秦朝速亡、后世没有采用该手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理学家朱熹撰修《家礼》,编辑《增损吕氏乡约》,制定了一整套宗法伦理的繁文缛节,涉及到祠堂族田、祭祀家法家礼等民间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朱熹的这一做法

    A. 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B. 标志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C. 促进儒学的世俗化

    D. 实现乡村基层自主管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汉代民间的原始宗教信仰的主要特点是多神崇拜,最为流行的当属祖先崇拜。由于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祭祀祖先成为汉代民间的重要风俗。这反映了汉代

    A. 宗法制度体系日益完善

    B. 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 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 君权神授被人们普遍接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 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 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 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 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今天象棋中有“炮”与“砲”二字。唐代的象棋中使用“砲”字,宋代的象棋中“炮”“砲”二字开始并用,这一变化说明

    A.中国象棋发明于宋代            B.宋代发明了火药

    C.宋代火药广泛用于战争           D.洋炮在宋代传入中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尚书·酒俈》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 兼爱尚贤   B. 主权在民

    C. 以民为本   D. 道法自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古代武士一般是指恪守“士”的道德规范,行为勇武的男性。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和正史中,出现了许多为孝义而杀仇敌,为保卫家园而守城作战、为忠君而驰骋疆场的勇武女性形象。社会上“武士化”女性的增多说明当时

    A. 民族交融助推儒家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B. 人口减少导致女性政治地位提高

    C. 少数民族勇武之风得到社会普遍推崇

    D. 社会动荡加剧传统武士精神衰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应予以改革,强调治理天下成功的标准应当是广大百姓的快乐与否。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A. 儒学统治地位已动摇

    B. 儒学出现了趋时更新

    C. 正在酝酿着社会转型

    D. 君主专制逐渐被削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儒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与创新的过程。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是

    A. 强调制度与秩序

    B. 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C. 重视道德与人伦

    D. 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王夫之说其父严于取与,即使对于已成年的儿子,涉及财产,也界限分明,并不以享用其子的供奉为当然。其父这样做的理由是:“其人则吾子也,其物则非吾有也。”材料表明

    A. 保护私有财产观念受到重视

    B. 传统儒家伦理观念受到质疑

    C. 王夫之思想深受其父的影响

    D. 追求物欲的观念在民间盛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战国时期,君主为了获得智谋,对士人免去君臣之礼而行宾主之礼。有些君主还拜名士为师,屈执弟子之礼。这些想象说明

    A. 士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B. 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

    C. 百家争鸣的局面开始形成

    D. 教育奉行“以吏为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诸子百家的思想,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孔子到孟子、荀子的思想,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 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

    B. 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 通过礼仪教化,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

    D. 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   )

    A.道家“无为”思想不能解决现实问题

    B.儒家思想有利于汉武帝的“大一统”

    C.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汉武帝急需从“无为”转向“有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西汉时孔子被称为“褒成宣尼公”,两晋时被称为“先师”,南北朝是被称为“文圣尼父”、“先王”,隋文帝尊孔子为“先师尼父”,唐太宗改称孔子为“先圣”,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这反映出统治者

    A. 不断提高孔子的地位

    B. 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

    C. 利用儒学强化思想控制能力

    D. 使儒学成为治国的唯一思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程颢、程颐兄弟认为,不是物喜己悲之乐,而是悟本达源之乐、超凡脱俗之乐,这种至善圆满之乐是建立在觉悟“自心”基础上的。这反映出

    A. 理学有教人消极处世之意

    B. 佛道文化对理学影响至深

    C. 二程彻底改造了传统儒学

    D. 理学对修身养性的重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当一个人看见小孩子掉进井里面,必然会动恻隐之心,倘若顺着这种恻隐之心自然发展,他必定会奔走呼救。王阳明意在强调

    A. 格物致知

    B. 内心反省

    C. 心外无物

    D. 天人感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图是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该图呈现的发展趋势,深刻表明

    A. 清代统治者最重视妇女的贞节教育

    B. 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逐渐趋于保守

    C. 两汉以前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较小

    D. 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性格的积极塑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题文)顾炎武批评明代学风弊病说:“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强调凡做学问,“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在此,顾炎武

    A. 全盘否定明代学术成果   B. 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

    C. 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   D. 强调独立思考,有所创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梁启超说:“世之所谓温和改革者,宜莫如李、张矣……然则再假以十五年,使如李、张者……亦不过多得此等学堂洋操数个而已。一旦有事,则亦不过如甲午之役,望风而溃,于国之亡,能稍有救乎?既不能救亡,则与不改革何以异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梁启超全盘否定了李、张的改革

    B. 学习洋操量少力弱导致改革失败

    C. 革新制度才能改变中国全貌

    D. 评价改革成败标准是战争的胜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他的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飘逸潇洒,浸透了诗文、绘画、雕塑“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神韵,达到了当时士大夫追求的美的极致。“他”的代表作是

    A. 绘画《女史箴图》

    B. 书法《兰亭序》

    C. 书法《祭侄文稿》

    D. 绘画《牡丹蕉石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之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引自《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三则材料反映了当时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

    (2)材料表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如何评价?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与社会形势的变化相适应,明清文化出现了具有市民反叛意识的早期启蒙思潮。这一时期的进步思想家、文学家抨击宋明理学中的僧侣主义和禁欲主义。至于顾、黄、王诸大师在哲学思想、史学思想、自然观中的理性主义,也都与中世纪的蒙味主义相对立。然而,由于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他们虽猛烈批判封建专制帝王,但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材料二  19世纪70—80年代,早期维新派逐渐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来。他们主张不仅在物质层面,而且要在制度层面上学习西方文化,即从学习“西技”发展到学习“西政”。他们倾慕西方的议会制度并且希望仿效。这种维新思想到甲午战争时已形成广泛的社会思潮。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早期启蒙思潮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甲午战争后维新思想形成广泛社会思潮的原因。

    (3)根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晚清以来学习西方的历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