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2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20 题,中等难度 1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西晋时,一些佛教高僧主动与名士交游并模仿他们的言谈和情趣,名士也乐于与高僧交往,摄取佛教义理,交流文学创作上的心得体会。高僧与名士的互动

    A.改变了西晋的宗教政策

    B.巩固了儒学的主流地位

    C.弱化了佛教的社会影响

    D.促进了佛教中国化进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小明同学偷吃了学校果园的果子,被班主任知道并通知了家长,如果小明的家长相信孟子的言论,他们可能会认为

    A.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

    B.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只是一时糊涂

    C.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惩罚使他害怕,以防再犯

    D.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提出“亡国”与“亡天下”两个概念,其中“亡天下”的确切含义是

    A.封建王朝的更替

    B.国家危难与整个民族的沦亡

    C.统治者不施仁政,民不聊生

    D.统治阶级内部纷争,国家分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以下主张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法不阿贵,以法治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组在研究汉武帝对中国古代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时,搜集了以下有关材料,其中能对其研究有帮助的是

    ①创办太学及令各郡国建立学校

    ②设五经博士

    ③创立察举制

    ④罢黜百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有

    ①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②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③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

    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著名作家曹聚仁在谈到宋明时期两位儒学大师时,曾经这样比喻:第一个人,看见敌机来了,他会教弟子爬到书架上翻查飞机种类.性能以及防空方法;第二个人会让弟子闭目静坐,泰山崩于前而目不瞬,不为机声所慑。“第一个人”是

    A.朱熹

    B.陆九渊

    C.王阳明

    D.黄宗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34年,陈寅恪先生指出:“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下列能佐证上述论断的是

    A.早期儒学

    B.老庄之学

    C.汉代儒学

    D.宋明理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以下各项中属于明代大儒王阳明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天者,理也”

    C.“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D.“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三纲五常”是道德的价值内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以下哪本书里有可能阐述了“性恶论”的观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北宋“二程”认为:“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已何与焉?”“天下物皆可以理照(照即洞明),有物必有则,一物需有一理”。这两句话的含义有

    ①天地之间有理有气

    ②理是宇宙终极本原和主宰世界的唯一存在

    ③天下万物都可以用理来解释

    ④气必须依傍理而运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苛政猛于虎”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A.己之不欲勿施于人

    B.人而不仁,如礼何

    C.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D.为政以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黄宗羲认为:“(君主)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日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

    A.君主制度摇摇欲坠

    B.启蒙思想已有萌芽

    C.纲常礼教全面崩溃

    D.资产阶级日益壮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近代“科学”一词最初汉译作“格致”,即取义于程朱理学。然“格物致知”的字典解释为“考察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这说明

    A.程朱理学阻碍中国近代的科学技术发展

    B.格物致知与西方科学精神具有共通之处

    C.重人伦轻自然的儒家伦理阻碍科学进步

    D.西方科学精神起源于中国宋代程朱理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王阳明在《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

    A.通过自我反省就能达到本善

    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

    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增长知识

    D.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北宋程颐说道“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篡。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作者意在说明

    A.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

    C.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D.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一时期的历史特征。这一时期文化领域的成就是

    A.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B.开始出现私人讲学,教育学术下移

    C.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D.中国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体系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吕思勉先生说:“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如孔子主张“克已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想。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

    A.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

    B.社会的进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矛盾

    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中已经断绝。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由此可知宋代理学对儒学有所发展的是

    A.回归孔孟之道,使儒学思辨化并形成谱系

    B.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C.继承“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

    D.否定汉代以来的儒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习近平说:我们的思想文化,既要深深根植于优秀传统沃土之中,又要随着历史和传统前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几乎和秦始皇一样信奉法家思想,不过据说在其统治时期他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关于宋代的思想文化有两种看法具有代表性。

    费正清认为:“朱熹殁后,他的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一种僵化的正统思想……宋代以后中国文化发展滞缓,使得中国在19世纪时积弱不振。”

    吕思勉对宋代文化在总体上还是相当推崇的,认为“宋朝是一个有创辟的时代。其学术思想和文艺都有和前人不同之处。”

    (1)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皇信奉法家思想的主要措施。汉武帝时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有何影响?

    (2)你会同意材料二中的哪种看法?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柏拉图与孟子是同时期的伟大思想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柏拉图认为,个人的灵魂是由理性、意志和欲望三部分组成,他们分别代表着智慧、勇敢和有节制三种品德,其中理性统领着其他部分。城邦统治者、城邦护卫者和农工商牧分别具备这三种品德。三种天性的和谐一致,就产生了第四种品德,即正义。在这里,代表智慧的、兼具极强思维能力和优秀美德的城邦统治者是哲学王,也叫监国者。

    ——摘自石上泉《永远的柏拉图——评〈理想国〉》

    材料二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摘自《孟子》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柏拉图和孟子所处时代的相似之处。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柏拉图和孟子思想的相似之处,在社会方案的设计上,二者的着眼点有何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