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2 题,其中:
单选题 20 题,非选择题 2 题
困难题 2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20 题
  1.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材料认为“民”与“君”的关系与哪位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最为相似?(   )

    A. 霍布斯   B. 伏尔泰   C. 孟德斯鸠   D. 卢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汉武帝时重用儒生,将儒家思想上升为正统思想,从儒家思想内涵上讲主要源于

    A. 仁、仁政,有助于和谐人际关系、缓和阶级矛盾

    B. 礼、克己复礼,重视社会秩序

    C.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 三纲五常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明末清初的活跃思想,“挑战正统、批判专制、否定帝权”,其旨在

    A. 推翻封建制度,思想启蒙

    B. 否定儒家学说,反对孔子

    C. 否定存天理灭人欲,提倡正常人伦

    D. 改革弊政、拨乱反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延安时期,毛泽东撰写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使毛泽东思想走向了成熟,主要是因为

    A. 毛泽东从实践中总结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 毛泽东从实践中总结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理论

    C.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阶段、领导者、动力、前途等进行了系统论述

    D. 中国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表是中国部分年份高校毕业人数表,对其解法正确的是

    年份

    1949

    1980

    1993

    2001

    2008

    2015

    毕业学生(万)

    2.1

    14.7

    57.07

    103.63

    512.0

    749

    A. 1949年—2015年间,毕业人数逐渐增长,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转变

    B. 1949年一1980年间,绝对数字增长缓慢,原因是受文革影响大

    C. 1980年-1993年间,因为“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毕业生人数急剧增长

    D. 2001年-2008年间,毕业生人数增长最快,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古希腊智者学派代表普罗狄柯“神不过是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想象出来的,人们因为看到太阳、月亮、河流对自己有好处,就把这些东西命名为神”。这体现了

    A. 个人主义的成长、否定绝对权威

    B. 怀疑神灵、追求思想自由

    C. 追求功利、主观主义色彩浓厚

    D. 突出人的作用的人文精神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世纪法国作家大多将遥远的中国描绘成乐土,独孟德斯鸠是“从否定方面将中国列入一一种世界模式的第一人……为法国和欧洲提供了与以往不同的中国形象”,此后,中国在西方思想家、政治家们心目中的地位便一落千丈。这一变化

    A. 是欧洲人以“欧洲中心论”思想审视中国的结果

    B. 侧面体现了欧洲启蒙运动的斗争矛头是封建君主专制

    C. 表明启蒙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反对中国儒家“三纲五常”压制人性

    D. 原因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衰落、世界地位下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西方神学认为上帝创造了人、古代中国女娲抟土造人、古埃及黑泥塑人、古芬兰怪鸟蛋孵化成人、古希腊有哲学家认为人是由鱼变成的,上述众多说法

    A. 是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不能对人类起源作合理解释的反映.

    B. 从世界各地对人类起源相同话题的关注看,体现了对“人文”本身的重视

    C. 在达尔文进化论出现后,退出了历史舞台

    D. 是统治阶级为愚昧统治人民的需要,主观想象和臆断的结果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在19世纪初,英国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对它起直接推动作用的是

    A. 蒸汽机的发明运用

    B. 机械加工制造业的诞生

    C. 牛顿力学的科学指导

    D. 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根源在于

    A. 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 君主专制制度

    C. 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 刘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在宋元两朝以及明代的前中期这段长达五百年的时间内,中国很多地方城市基本不提倡筑城,内地州县亦普遍不筑城,长期处于城垣颓纪、甚至无城墙的状态,只在边地城市和部分重要城市,才兴筑或注意维护城垣。这种做法旨在(    )

    A. 促进民族融合   B. 减轻农民负担

    C. 发展商品经济   D. 防止地方割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王阳明认为,学贵自得。不要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孔子所言未必正确,普通人言论也有可取之处,判断是非的标准应该以自己内心的判断为准绳。这一言论

    A. 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 强调“心即理”与“知行合一”

    C. 继承了程朱理学的纲常礼教   D. 主张思想的自由与个性的解放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中世纪的西欧,罗马天主教教廷只允许用拉丁文翻译《圣经》,并且只有神职人员才可以诠释《圣经》。宗教改革期间,马丁•路德用德文翻译《圣经》。他的这种行为在当时

    A.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地位   B. 打破了宗教对人们思想的禁锢

    C. 推动了人们民主意识的觉醒   D. 肯定了人们信仰的独立与平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但丁在《神曲》中将地狱的第一层描绘为关押不信基督教的人,其中包括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及荷马史诗中的英雄赫克托尔等。在整个阴森恐怖的地狱中,也只有这一块地方是光亮的,有宏伟的城堡、美丽的溪流与青翠的草地。这表明诗人

    A. 崇拜古典学术   B. 倡导宗教改革   C. 追求民主政治   D. 反对信仰上帝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康德曾经提出:“我不得不悬置知识,以便给信仰腾出位置。”“自由不是让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教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上述言论说明了他

    A. 发展了人文主义精神

    B. 彻底背离了启蒙运动的宗旨

    C. 力图摆脱宗教的束缚

    D. 科学诠释了启蒙运动的目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宋代绘画采用静观的取材方式,淡化绘画的色彩,构图简略,崇尚荒寒、雅逸,追求天人合

    一的审美境界,从而构成宋代绘画的整体风貌。这说明

    A. 宋代绘画深受唐代影响   B. 绘画是社会现实的再现

    C. 宋代文人深受理学影响   D. 风俗绘画更受市民喜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康有为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记载了组织公车上书的行动,而当代学者茅海建称在清朝历史档案中未发现上书的文件,由此认为上书的行动可能不存在。这说明

    A. 历史人物的回忆录没有历史价值   B. 历史档案完全反映了历史的真相

    C. 寻求历史的真实需要从多方考证   D. 回忆录的史料价值高于历史档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5世纪时,在意大利的抄书职业者中间,懂希腊文的人地位最高,他们被冠以“写本人员”的光荣称号,报酬也很高;而懂其他文字的人仅仅被称为“抄书者”。这反映了当时的意大利

    A. 抄书是学习文化的重要方法

    B. 等级观念充斥社会各个角落

    C. 人文思想受到教会势力压制

    D. 新兴文化借助复古形式传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它将形式主义艺术发挥到极致,认为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要表现出主观化了的客观。它不是片面追求外光,而是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下列作品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

    B.

    C.

    D.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公元前8世纪平王东迁后,朝野出现的现象是

    ①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②迁都频繁,异姓反叛

    ③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④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762年卢梭最重要的著作《社会契约论》出版,它描述了人和社会的关系,其中开头写道“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o卢梭认为,人类最初处于原始的“自然状态”,它是没有法律和道德的兽性状态,在这时不存在私有制和不平等,私有制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不平等。自然状态下,个人必须通过与其他人的联合才能生存,因而大家都愿意联合起来。人们联合在一起,以一个集体的形式而存在,这就形成了社会,而社会的契约正是人们对成员的社会地位的协议。人民是制订契约的主体,国家是因订立契约而产生,国家主权不能分割,也不能转让,一切人权的表现和运用必须表现人民的恚志,法律是“公意”,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君主不能高于法律。他认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契约应该被重新思考。政府不应该是保护少数人的财富和权利,而是应该着眼于每一个人的权利和平等。不管任何形式的政尉,如果它没有对每一个人的权利、自由和平等负责,那它就破坏了作为政治职权根本的社会契约。

    ——摘编自《卢梭》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卢梭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指出卢梭的哪一思想为否定封建王权提供了合法性?并利用材料相关信息论证此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资产阶级革命后西方哪些民主制度实践了这一思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17年《新青年》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首次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作为写作工具。“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文学革命目标的落实,教育是关键环节,白话文进入中学教科书作为国民教育的工具成为必然。胡适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思路,首先是创造具有生命活力的白话文学即“国语的文学”,然后将新创造的白话文学大量引入中小学国语教材,使其成为现代民族国家统一的语言。于是白话文教科书的编写,成为《新青年》与教育界热议话题。蔡元培主持编写的白话教科书《国语读本》,将教科书改革引入实质性阶段。1919年,教育部附设机关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成立,1920年,教育部通令全国:“自本年秋季起,凡国民学校一二年级,先改图文为语体文。凡用文言文编的教科书一律废止”,白话文教科书的地位得到了正式确认,中小学国文教育.改革跨出了决定性的一步,白话文作为新思想的载体进入课堂,成为青少年思维、表达、交流的工具,这是一次空前的精神大解放,被压抑的创造力得到了空前释放。后来,先驱者们又把中小学国文教育改革提到了“自由发表思想”、“个性健全发展”,加强“教授法”的重视和国文教育理论建设的高度,使教育改革真正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摘编自《论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

    (1)根据材料,概括“文学和教育”改革的过程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学和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历史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