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4 题,其中:
单选题 32 题,非选择题 4 题,选择题 6 题,null 2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29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32 题
  1. 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 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 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科学院档案处保存的文件表明,1951年至1958年中国共派出留苏学生7493人,其中69%的留学生学习工科专业,10.6%的学习理科,6.9%的学习农林,3.4%的学习医学,3.2%的学习文科,1.7%的学习文化艺术,1.6%的学习财经。这是我国当时

    A. “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B. 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C. 文化教育全面改革的需要   D. 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 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 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 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进化论、相对论和量子论相继创立。这些学说问世的共同意义是

    A. 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B. 挑战了封建神学创始论

    C. 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D. 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体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从中可以得知

    A. 儒学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

    B. 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

    C. 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

    D. 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题文)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中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 构建民权政府

    B. 批判神权统治

    C. 鼓吹人性解放

    D. 主张平等自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中国民党第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孙中山“三民主义”。其中指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地,资其耕作,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缴,以均地力……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上述主张意在

    A. 施行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

    B. 实现普遍平等的民权

    C. 谋求改善工人农民的生活

    D. 立法保障工农的权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来说,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这里的“独特社会”的含义是

    A. 工商业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   B. 罗马天主教会势力日趋衰落

    C. 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纷纷兴起   D. 人们热衷于追求理性、民主、自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 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 丝织业出现“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 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井田制开始瓦解   B. 商品经济发展

    C. 小农经济兴起   D. 家庭手工业产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浪漫主义文学在19世纪初主要宣扬脱离社会、逃避现实的颓废思想和复辟倒退的反动主张。到30年代前后,浪漫主义文学则注重宣扬个性解放,歌颂民主,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材料表明该文学流派

    A. 逐渐以想象为其特征

    B.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C. 在发展中呈现融合性

    D. 其优秀元素逐渐丧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它在不断的变革中积淀了独有的文化内涵,并呈现出重学问、重才情、重思想的特点。那视绘画为精神生存方式而非谋生手段的见解,那着力于艺术文化联结的种种努力,不但触及了艺术本质的深处,也孕含了种种超前性。”材料所叙述的“它”是指(   )

    A. 文人画   B. 宫廷画   C. 风俗画   D. 年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古希腊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判断事物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同时期的苏格拉底则认为“有思考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思维对于人认知的重要性。由此可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   )

    A. 阶级属性不同   B. 人性化与理性化

    C. 参照物的不同   D.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某学者曾说:“在过去的时间里,科学之手对于人类朴实的自恋有过两次重大的打击。第一次是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大的难以想像的世界体系中的尘埃……第二次是生物学的研究剥夺了为人类特创的特殊优越性,将人类废为动物的后裔。”据此推断“两次重大的打击”(   )

    A. 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兴起   B. 推动了人文精神的发展

    C. 改变了人类的价值取向   D. 反映了理性主义的兴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学输入的步伐明显加快,终于导致了以西学为主要内容的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形成。但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观点的对立。例如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与“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就是当时的两种对立观点。这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 林则徐、梁启超   B. 梁启超、洪秀全

    C. 梁启超、孙中山   D. 孙中山、陈独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相结合是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下列毛泽东的革命斗争策略中,与此认识相吻合的有(   )

    ①重视农村根据地建设           ②重视党对革命领导权的控制

    ③重视共产国际的指导           ④重视革命武装力量的建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唐代僧一行预言过两次日食(发生于公元724、725年),当其没有被观察到时,他不是去检查修正所依据的大衍历,而是去颂扬唐玄宗的德行感动了上天。这一故事说明

    A. 君主专制阻碍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B. 宗教思想在唐代占据着主导地位

    C. 天文观测技术落后导致迷信泛灌   D. 伦理中心主义影响了科学家判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

    A. 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 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C. 理性化的思想诉求

    D. 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

    用。伏尔泰推崇儒学是因为

    A. 儒学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   B. 中国社会发展水平高于西欧

    C. 法国教会和王权强大,专制统治腐朽   D. 法国传教土对中国文化的宣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兼单,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

    A. 皇位世袭   B. 家天下   C. 君权御授   D. 至高无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贵族政治下,贵族御有自己的封地,世代享有特权,实行世袭制的传承方式。官僚政治下,官由中央任命,没有封地,衣食,官位不能世袭,于“流官”。中国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确定于

    A. 分封制的实行   B. 宗法制的实行   C. 郡县制的实行   D. 科举制的实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五四时期,胡适呼吁:“争取你自己的自由就是争取国家的自由;争取你个人的人格就是为国家争人格。是呀,自由这东西从来不是谁给的,那是要靠自己争取的。”胡适在此表达了(  )

    A. 家天下被推翻的必然性   B. 政府保障人权的重要性

    C. 公民意识觉醒的必要性   D. 建设民族国家的紧迫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双百”方针使广大文艺工作者有一种“如沾春雨,如坐春风”之感,整个文艺界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这是因为“双百”方针

    A. 激励了人们的创新精神

    B. 破除了文艺意识形态限制

    C. 强化对社会主义的歌颂

    D. 体现了自由主义的创作风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有观点认为,“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人之阴气起,而天之阴气亦宜应之而起。其道一也”。这种说法,以气为中介,认为气具有刑德的作用,“阳为德,阴为刑”。同时,人的道德行为也可以引起气的变化而相互感应。这种说法

    A. 对君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B. 成为皇权至上的理依据

    C. 说明国家命运取决于天

    D. 有利于人们充分开发自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孟子曾说,君王有重大过错,他们便加以劝阻,反复劝阻了还不听从,他们便改立君王。黄宗羲认为,设立学校,不是为了养士,更不是为了科举,要使学校成为舆论、议政的场所。由此看出两者都

    A. 认为民权绝对高于君权

    B. 指出了皇帝制度存在的弊病

    C. 体现出朴素的民主色彩

    D. 颠覆了儒家君臣关系的理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1902年,梁启超写文章分辨了中国儒学“仁政”与西方近代“自由”的区别,认为“以孔孟之贤,其仁政之说,不能禁暴君贼臣之鱼肉人民”,是因为“治人者有权,而治于人者无权”,强调“仁政”已经完全过时,应被“自由”取代。这表明梁启超

    A. 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

    B. 主张推翻君主制度

    C. 根本否定了儒家思想

    D. 反思批判传统文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柳宗元的《封建论》记载:“由封建而明之也。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不初,无以有封建。封建,非圣人意也”。材料中的“封建”是指  

    A.宗法制     B.分封制     C.中央集权制     D.郡县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元史》记载: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且一改以前主要以“山川形便”、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较高来划分行政区的做法,采取“犬牙交错”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元代这样做的目的是

    A. 以地方分权加强中央集权

    B. 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加强中央集权

    C. 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以利于管理

    D. 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而宋代出现了富商大贾“榜下捉婿”的现象。商人地位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A. 文人社会地位提高   B. 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C. 官僚机构日益扩大   D. 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这表明南宋

    A. 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B. 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

    C.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D. 经济控制逐步加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明人董含说:“昔士大夫以清望为重,乡里富人,羞与为伍,有攀附者必峻绝之。今人崇尚财货,贿拥资厚者,反屈体降志,或订忘形之交,或结婚姻之雅,而窥其处心积虑,不过利我财耳,遂使此辈忘其本来,足高气扬,傲然自得。”材料信息表明当时:

    A. 商人地位有所提高

    B. 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

    C. 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价值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乾隆《震泽县志》载:(农村)“无产者赴逐雇倩(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日短工……少隙则又计日受值为人佣作日忙工。”这说明当时震泽县农村

    A. 存在农业雇佣关系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 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 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4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文艺复兴是发生在具有良好的教养和悠久的古典文化传统的拉丁文化圈里的一场阳春白雪的思想解放运动,从头到脚都流露出一股雍荣华贵的贵族气息。发生在日耳曼文化圈中的宗教改革则是一场下里巴人的群众运动。……宗教改革的主要成就并不表现在优美典雅的文学艺术作品中,而是表现在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领域中,表现在朴素的世俗社会和平凡的日常工作中。只有宗教改革才是西欧社会转型的真正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转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严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最早对江南地区官田税赋进行改革的是周忱。明宣德五年九月,大学士杨荣推荐周忱以户部右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周忱从解决税粮在征收、贮藏、运输中的一系列问题着手,针对粮长在征收田赋时常私造大斛,大斗进,小斗出,他“请敕工部颁铁斛,下诸县准式”,并设《拨运文薄》登记支拨起运数目,《纲运文薄》开列运输途中的应开支项目,以备核查,遏止了税粮在贮藏、运输过程中粮长自盗行为的发生。当时,在税粮被征收时,势豪大户只供正额,不交加耗,结果耗米全部由普通百姓交纳。周忱于宣德八年奏行《加耗折征例》:田赋征收的耗米须依据上一年耗米支出的盈亏数额来确定,每年多寡不一,“每正粮一石,收平米一石七斗”。严格地说,“平米法”并不是对当时官田赋税畸重现象进行改革,仅仅是对田赋加耗做适当调整,对加耗的改革实际上是明中叶田赋制度改革的前奏。

    ——摘编自董郁奎《试论明中叶的财政危机与浙江的赋税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明代周忱田赋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分析周忱田赋改革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之际的一些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和“工商皆本”的思想。顾炎武提出“众治”主张。王夫之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材料二: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一些主要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神权,认为自然赋予人类以思想、出版、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赋人权,认为政权属于全体人民,提出三权分立的原则。卢梭反对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述了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思想家思想的共同点是什么?与黄宗羲等人的思想相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思想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2)这一时期,中西两种启蒙思想在历史进程中各自产生了什么作用?

    (3)从思想产生的社会效应来看,为什么中国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远远不如法国的启蒙思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莎士比亚的作品把新兴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故事搬上舞台,通过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莎士比亚创作初期,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时期,当时英国是世界上的海军强国,经济繁荣,文学璀璨辉煌。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君主往往是反面角色,尽管如此,伊丽莎白女王并不阻扰莎士比亚创作,反而支持莎士比亚剧院。莎士比亚戏剧在17世纪陆续传入德、法、意、俄和北欧诸国……形成全球范围的西方戏剧文化圈。随着英语覆盖地域的剧增,莎士比亚戏剧迅速膨胀为世界性的戏剧遗产。

    材料二受当时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异端思想影响,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以情反理”,《南柯记》《邯郸记》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秩序的批判意识和否定精神。汤显祖的戏剧题材范围比较狭窄,作为一个正统的士大夫文人,他的表现对象只是其熟悉的科举官宦生活,表达的是传统儒人的思想感情,其作品影响力局限于文人圈。汤显祖遵循曲牌体戏曲规范进行创作,按照严格的曲律格范进行曲牌填词,运用的是雅化的文言曲词工具,其作品受到同时代和后世文人的极高赞誉,但在广大普通民众中难以产生共鸣。莎士比亚有着熔铸生活词汇的天赋,广泛采用当时蓬勃兴起的市井民间语言:民谣、俗语、俚语、古谚语等

    ——摘编自《汤显祖和莎士比亚——16世纪戏剧双星的文化际遇》

    (1)根据材料一,概括莎士比亚进行戏剧创作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主要不同及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6 题
  1. 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孟子称:“孔子成《春秋》,乱臣贼子惧。”朱熹则说:“圣人作《春秋》,不过直书其事,善恶自见。”这反映出

    A. 仁政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B. 历史评判会影响政治行为

    C. 儒家干政成为治国秘诀

    D. 重史传统促成了社会凝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这说明先秦士子

    A. 提倡政治参与意识

    B. 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C. 主张规范伦理道德

    D. 讲究胸怀宽容博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A. 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 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 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限制农业的进步

    D. 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A. 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 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C. 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 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4世纪晚期起,英国牛津大学神学教授威克利夫等人不顾教会禁令,将《圣经》译成英文,并大量选用人们熟悉的日常生活用语,使英文《圣经》广为传播。这一行为

    A. 强化了普通民众的宗教信仰   B. 有利于摆脱教会的精神控制

    C. 促使宗教融入民众日常生活   D. 冲击了君权神授的专制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著名历史家钱穆在其史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的宰相是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对此论断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汉代宰相权倾天下

    B. 唐代宰相轮流坐庄

    C. 宰相权力不断集中

    D. 宰相权力走向分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2 题
  1. 有人认为,“篆”代表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所以篆字图形犹如天上的星辰;隶书则代表了人开始进入了自身的生存环境,对大地广袤的思考;而楷书出现的时期就是被认为人类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其意在说明

    A. 古代书法具有“天人感应”的精神内涵

    B. 社会进步推动了古代人文意识的发展

    C. 三种字体演变是古代对科学发展的认识

    D. 楷书演绎了古代的理性思维的科学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为中央工作会议闭幕讲话所准备的手写提纲中提到“自主权与国家计划的矛盾,主要从价值法则、供求关系来调节”。这说明当时的邓小平(   )

    A. 已开始酝酿市场经济的发展思路   B. 努力向国人揭示市场经济的本质

    C. 正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與论准备   D. 已形成发展市场经济的完整构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