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

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

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悦。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太史公曰: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及汉兴,而何之勋烂焉。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

B. 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

C. 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

D. 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布衣,即平民。古代平民穿麻布葛衣,不能衣锦绣,故“布衣”成了平民的代称。

B. 御史,先秦时为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至清,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

C. 关中,指嘉峪关以西地区,四面为天然地形屏障,故秦国也被称为“四塞之国”。

D. 食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也叫采邑、采地、封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萧何擅长文书,无人能比,曾经是沛县县令手下的官吏。汉高祖刘邦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萧何就多次凭着官吏的职权保护他。

B. 沛公进入咸阳以后,为了犒劳将领任他们争抢瓜分珍宝钱财,唯独命萧何接受秦朝丞相府御史府的法律文献,并把它收藏起来。

C. 平定天下后,高祖封萧何为酂侯,给予食邑最多,功臣不服。高祖便以猎人与猎狗比喻,并以追随自己打天下的人数来说服功臣。

D. 司马迁认为萧何在秦朝时充当刀笔吏,表现平平,“未有奇节”;到“汉兴”之时,萧何才施展抱负,大有建树,堪称“勋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为现代汉语。

(1)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2)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