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中国杭州举办。G20杭州峰会在达成一系列会议成果的同时,更借此机会,向与会国家展示了中国的丰厚文化底蕴与迷人的文化魅力,并以此为依托,使与会各国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完善了对中国的认知,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核心地位,借助公共外交平台,完成了此届峰会的中国文化外交。

“文化外交”是一个古而有之、广为传播、涵义有争议的专业名词。在文化外交不断发展的历史沿革过程中,国内外学者对文化外交的定义做出了诸多努力。最早的文化外交( Cultural Diplomacy)的定义是在1934年的《牛津英语大词典》中:英国议会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外交手段,就是致力于海外英语教学。在此之后,“文化外交”的定义百家争鸣,这些定义的分歧都围绕文化在外交中所扮演的角色。人们对文化与外交二者关系的理解,经历了从“文化背景论”到“文化工具论”,再到“文化利益论”三个不同的境界。

传统层面的文化外交是指以国家外交利益为目的,依托艺术、文学、生活方式、人类的基本权利、价值体系、传统和信仰等文化因素,以这些文化因素为手段开展的,以建立、发展和维持与它国关系为主要目的的政治活动;现代层面的文化外交是以维护国家在文化方面的利益为宗旨,以包括文化手段在内的各种手段进行的外交活动与决策,以及由此形成的外交理论和政策。

文化外交是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认为,各外交分支之间的关系是平行,这些外交分支在总体外交的指导下,在各自领域发挥着独特作用,同时也履行总体外交肩负的部分使命。更有学者指出,文化外交不仅是外交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外交的核心所在。同时,总体外交指导并制约文化外交的开展。文化外交作为外交的一种活动方式、形式、手段和策略,服从和服务于整体外交战略;而且这种形式的“和平手段”最能体现“使用访问、交涉、谈判和其他和平方式对外行使主权”的外交特点。

文化外交与公共外交都是以国家政府作为主体的官方外交形式。一方面,它们有所交叉,其重叠部分可描述为“文化层面的公共外交”或“面向公众的文化外交”;另一方面,它们又彼此独立,文化外交还包括政府间的文化外交,公共外交包括非文化内容的公共外交。同时,文化外交也更具公开性,其对象不仅包括国家、政府,还包括国外民间团体、个人、甚至直接面向外国民众或公众。

(节选自郝丹丹《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文化外交关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化外交致力于海外英语教学,这是源自于英国议会的对文化外交的最早定义。

B. 围绕着文化在外交中所扮演的角色问题,文化外交的定义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 作为专业名词,“文化外交”自古已有,广泛传播,说法不一,大致经历了文化背景论、文化工具论、文化利益论三个阶段。

D. 文化外交是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公开性的特点,其涉及对象非常广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历史沿革中,人们对文化外交的认识与理解在分歧与争议中不断向前发展。

B. 文化外交以和平的手段和方式对外行使主权,对总体外交具有影响与制约的作用。

C. 以国家利益为目的,以文化因素为手段开展活动是传统外交文化与现代外交文化的共同特征。

D. 以文化外交为代表的各平行外交分支,在总体外交的支配下,各自肩负责任、履行使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G20杭州峰会在建立、维持与发展与他国关系方面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在中国本土向全世界展现了一次有典范意义的主场文化外交。

B. 文化外交在很大程度上还可以通过民间交往和非官方途径进行并取得明显效果。

C. 公共外交与文化外交互为支撑,彼此影响,共同作用于国家总体外交。

D. 文化外交作为官方外交形式,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利于维护国家外交利益,展示国家的软实力。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