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文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等待那只手

老头没睡,还在用眼睛的余光悄悄打量我。

我知道他在等待下手的机会。我也没睡。

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这一点苗头我还是看得出来的。于是我暗自加剧着后悔:要是不贪图那个懒觉,早20分钟起床就能买到卧铺,何至于胆战心惊地和一个老家伙这么对峙着?

很显然,那老头比我还有经验。因为刚才上车一落座,他竟然目不斜视地看着我,微笑着说,你长得很像我儿子。

我在心里冷笑了一声。因为我穿西服、打领带、抱着笔记本电脑,身边还有个寸步不离的密码箱,我就像你儿子?嘀咕完之后,我顺便瞅了瞅他,灰旧夹克、两天以上没刮的胡茬儿、和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炯炯双眼。

于是我没吭声,连头都没点,假装没听见。

他讪讪地笑了笑,说,我三年没见着他了,只偶尔听到他的声音。

我轻轻打了个冷战。如果我的判断没错的话,这老头是个很难缠的对手,配得上老奸巨滑这个词。而我的判断似乎还没错过。

东奔西走,和这个行当的人打交道多了,有输有赢。但一开始这么跟目标套近乎的,他是第一个。所以,我又瞅了他一眼。我也有两年没和父亲照过面了,虽然我也偶尔给他打打电话,寄些钱。

我的预感没错,熄灯后车厢里的人大都睡了,他没有。其实即使没有这种预感我也不会睡着的,我早已练就三昼夜不合眼也神志清醒。这是经验,也是饭碗,况且我怀里还有张支票,那是分公司这个季度的费用。寸步不离的密码箱不过是个道具,里面是几件换洗下来的内衣。我知道这老头是看得出来的,他那一脸沧桑就是证明。所以我能维持的,只有清醒和谨慎,然后,静静地等待那只手。

我躲在外套里观察他。

夜深了,四周一片漆黑,仿佛隐藏着无数索要的魔爪,敲得车窗玻璃嘣嘣作响,空气透着阵阵寒意,好像空调不断地向着车内吹着空气。我一直紧绷着肌肉,竖立起来的汗毛往外支撑毛衣,痒痒的。久了,牙齿还开始打起架来,不知是真冷还是我太紧张。

他的眼神大多数时间一直都在窗外,车窗外面黑灯瞎火,亏他有这分耐心。于是我有些恍惚,冲着他这分镇定劲儿,到底我和他哪个是猎手哪个是猎物呢?

动手了。那只手有点小心翼翼,终于还是游移着探了过来,漫过我头顶的时候带着一道阴影,让我有些窒息。不过我却没看出预想中那种高明的熟练,这让我窃喜着,在脑海里虚构出即将发生的人赃俱获。

盖在身上的外套一紧,从脖子往里灌的冷风忽然就没了,我觉得像是突然钻进了被人暖好的被窝。惊讶让我努力睁大了眼,可是外套领子遮住了我的视线。

老头从我上方垂下一声细微的叹息,唉,一个人在外面劳苦奔波的,不容易。

我赶紧闭上了眼,用了很大力气。我怕我眼里也有他那样的泪光。不知怎么的,我忽然特别希望那只手能停一停,拍我两下。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小说先抑后扬,正是“我”对老头的怀疑与误会,凸显了老头善良、慈祥的品格。

B. 在缺乏信任的社会大环境中,真诚与善良最易遭遇尴尬与误会。而这种尴尬与误会很大程度上是助人者的鲁莽或直率造成的。

C. 小说运用误会法的目的在于告诉人们,人生的路上,只要解除误会,就会迎来美好的旅途。

D. 老头一直以父辈的身份照顾素昧平生的“我”,因为我长得太像他的儿子了。照顾“我”,让他获得了亲情的满足。

E. 人间真情总是能够逾越误会与偏见筑成的篱笆。当老头沧桑的手拉紧我身上的外套,“我”在内心里已经把他当成两年未谋面的慈父了。

2.小说的描写手法有很多,而这篇小说主要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手法?请就其中一种手法,谈谈它的作用?

3.小说以“等待那只手”为题有何作用?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