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南宋的时候,词作有一个主题是“国破家亡”,面对这种局面大家有一个正统的文化反应,于是发展出辛弃疾这一类作品,他们的快乐或不快乐大概也都围绕着这件事。可是另外一方面,在大家不能抗拒这样一个主题的时候,有一类艺术创作者反而躲到了另一个状态,而这样的状态在当时并不是很容易被接受的。甚至今天我们也会觉得,南宋时期抗金的文学才是正统,岳飞等人的作品才是应该受到尊重和提倡的东西。可是,也许我们应该以一个比较持平的看法,去看待姜夔这一类文学家。不仅因为他在音乐上的创造为宋词提供了新的视野,还在于他的作品中表现了战争以外新的内容——毕竟人不是只为战争活着的。辛弃疾很明显一直有北伐的意愿,一直到老,一直到死,都把它作为生命最高的、激昂的追求。可是姜夔在走过同样的都市(比如扬州)的时候,他感受到的东西可能是月光、荷花。令人为难的是,你如果是在亡国的情绪里面,应该看不到月光,也看不到荷花,这是一个矛盾。在文学或艺术的创作上,受到时局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看待时局的方法会有所不同,有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把辛弃疾和姜夔放在一起来看南宋,希望能得到一个两面的看法,你可以喜欢辛弃疾,或喜欢姜白石,要注意的就是不能偏废,两部分都要照顾到。

辛弃疾一生都与政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他年纪轻轻就开始做官,而且做得不错,是南宋朝廷中主战派的代表。南宋有主战派与主和派,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主战派是忠臣,主和派是奸臣,似乎没有任何讨论的余地了。然而历史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提倡思考,作为一个教育者,应该提供更多的东西让对方了解,使他的选择更多一点。好的文化与历史教育应该是即使我不喜欢某些东西,可是也要让别人知道。辛弃疾一直是朝廷里的主战派,他的文学也和他的政治观点密切相关,处于一种慷慨激昂、热血沸腾的状况。事实上辛弃疾并没有北伐中原,没有完成自己的志愿,可是他在文学的世界里不断以此作为动力,发展出了非常动人的力量。文学其实很有趣,它大概是对现实世界中所受伤痛的一种慰藉。如果当时辛弃疾带领大军渡淮北上,把金兵杀得片甲不留,他的文学世界恐怕又是另外一个景象了。我们今天读到的辛弃疾文字里的悲壮是和他的失败、挫败感相关的,当然这不是他个人的失败,而是因为南宋当时无法对抗北方强大的军事势力。在后来的历史当中,辛弃痰是特别被推崇的,推崇的背后,有一部分动机是文学,有一部分不是。辛弃疾是一个好的诗人,他在文字运用上、在结构上、在整个情感的表达上,都是一个非常好的诗人,可是很多书在谈辛弃疾的时候,歌颂的不是他的文学,而是他作品中的政治性。

(节选自《蒋勋说宋词》,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南宋时期正统文化是以“国破家亡”为主题的,辛弃疾是这一文化的典型代表。

B. 用持平的看法看待姜夔,有一点原因是他音乐上的创造为宋词提供了新视野。

C. 辛弃疾的文学和他表达政治观点不相同,体现了慷慨激昂、热血沸腾的状况。

D. 辛弃疾其人其作被人们推崇,不是因为他的文学而是因为他的作品中的政治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首先将辛弃疾与姜夔比较,提出看待文学家应该用持平的态度这一观点。

B. 作者用辛弃疾做官做的不错和主战的态度来证明辛弃疾一生与政治关系密切。

C. 作者反复强调辛弃疾是主战派,既证明他的作品慷慨激昂,也证明了他是忠臣。

D. 作者在文中还提出了作为一个教育者在文化与历史教育中要提倡思考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学大概是对现实世界中所受伤痛的一种慰藉,由此作者认为辛弃疾文字里的悲壮和他的失败、挫败感相关。

B. 作者肯定了辛弃疾是一个非常好的诗人,依据是辛弃疾在文字运用上、在结构上、在整体情感表达上都很好。

C. 在作者看来,与姜夔一类的文学家相比,岳飞等人的作品是南宋抗金文学的正统,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提倡。

D. 作者把姜夔和辛弃疾放在一起看南宋,希望得到一个两面的看法,你可以喜欢任何一个词人,但是不能偏废。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