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管清朝军官们很欣赏西洋步兵阵列,“但认为他们的士兵未必会这种阵势”其原因主要源自被总结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中国中心主义,用戈登的话来说,就是“承认我们(西方)的炮兵是优越的,但却认为他们《中国)的步兵要先进得多——大炮差距来自于“物”,步兵差距则来自于“人”,“天朝子民”怎能认为自己不如洋人?

材料二:几乎是在中国开展“洋务运动”的同时,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当李鸿章得如日本名门子弟甘愿去西方工厂当学徒,以获得“制器之器”时,颇为感动,他建议朝廷在科举制度中对精通技术的应试者另设新科,以培养实用之才。遗憾的是,尽管李鸿章身为晚清第一重臣,但这一涉及体制问题的改革建议却从未被最高统治者认真考虑过。

材料三: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这样评价这一阶段的“自强”运动:“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19世纪60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60年。

(1)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认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体制问题”通过什么事件开始出现改变?该事件在实用之才培养方面有何举措?

(3)分析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洋务运动有何积极作用?

九年级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