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谢 场 油 糕

萧杏文

①秋天的鞭梢儿,一鞭儿又一鞭地把那些贪长的庄稼向成熟赶。当时令沉重地跌进寒露的日子以后,早已收拾净尽,像大抹布抹出的大谷场,在还算暖暖的秋阳照耀下,就等黄灿灿的谷子收倒在镰下,垛上这里。

②当地有一句农谚,说的是“秋风糜子不得熟,寒露谷子等不得”。意即秋风季节,割糜子尚早,但谷子等不到寒露,就要收获。

③果然,没过几天,那对面河坪上的谷场四周,像垛城墙一般,圈起来了高过人头的一垛谷子,一直从场的这头开始,沿场畔垛到了场的那一头。

④细细吹过沟道的风里,多了种谷叶香味。香味挑起了那些兔儿一般欢实的碎脑娃娃的欲望,因为他们寻到了一处好藏猫猫的地方。香味也蛊惑了那些猪啊牛啊的贪吃器官,因为它们可以把那儿当作最好的草料场。只是娃娃们的愿望不好实现,因为,猪啊牛啊,也望着场,干瞪着俩眼。队长珠珠早就安排了黑豆老李看场。那些娃娃一进了场,黑豆老李就会连吼带骂赶出场来。

⑤我们那时最渴望的是打头一场谷。因为头场谷打毕,就有软呵呵、香喷喷的炸油糕吃。

⑥当无数双耳朵里听到场里有铡刀铡谷的声响,无数双眼里看到谷穗垛高的小山,躺到场的中央时,人们期盼已久的好事就到了。按当地惯例,打头场谷时,要祭祀那打谷场,名曰谢场。那时候,所有辛苦一年的社员,便可解裤带放肚皮地美美吃上一顿,形如会餐。所有村中小孩,都可人人吃到两片谢场糕。

⑦当麦鱼儿一蹦一跳地把这消息告诉我以后,对我已经不成什么新闻。因为,上学校土厕所时,油瓶儿已经一五一十全告诉了我。我还知道,糕是把儿娘和苗存善家一块炸的,青菜土豆和粉条做的烩菜,是档儿娘做的。只是,怎么说呢?我听到这消息时,心下有些不安和犯难,一是父亲给队上放羊,不在场上,我总觉得自己没理没势,再是,母亲一定要我开口给妹妹也要两片糕,我胆小,怕人家不给。

⑧我心里嘀咕着,如要不到妹妹的一份,我情愿把自己的一份让给妹妹。

⑨放学下坡后,孩子们不再有路队纪律的约束了,撒籽一般顺沟向前奔。没多少时间各个跑回了自己家里。

⑩没赶上进门,母亲拦门接过我布做的书包。要我快去场上,她说见苗存善端了满满一盘子糕,去了打谷场了。说话间,还塞给我一张包糕的油纸儿。别笑人在意那两片糕,在那个年代,吞糠咽菜的,谁家都一年吃不了两次糕。

打谷场上,再也没扬场簸谷子的人了。只有净爽爽的一大堆谷子,堆在场地中央,旁边是大的斗小的升子。所有的连枷和叉子扫帚,归到场的边上。打谷的社员三三两两,各自拉话。队长珠珠双手叉腰,叫来老农何啷啷,看那谷垛,测算打多少谷子。谷场里,只有娃娃奔跑时,带起一阵风,惹得那些不安分的糠皮,跟着人一块舞蹈。

我揣着忐忑不安的心,等人家奠酒,上完供品,谢完了场。便惴惴地走到苗存善身边,等待他给糕。不知是母亲安顿过,还是苗存善细心,我得到了两份。手捏了油纸包,直往家奔。恨不得一步回家,把糕交给妈妈。然后,听妈妈高兴地说,我儿大了,顶点事了。

只是,打谷场上不让女人去。说女人进场,会少打谷子的,这让我为妈妈,还有和她一样的女社员抱屈。

年轮一圈儿一圈儿把人向老年赶的同时,人世间的一切,也在不声不响里发生了改变。集体的农业社解体,连那搭载童年记忆的谢场糕,也再吃不到了。

我只能在时间的这一头,回望那逝去的童年,还有童年里不能再复原的一切。

(选自《读者文摘》2017年3月16日)

1.第段提到“回望那逝去的童年”,结合全文的内容,说说作者回望了童年的哪些记忆。

2.阅读第⑥段,说说为什么打头一场谷能吸引“无数双耳朵”“无数双眼”。

3.结合句中加点的词语,赏析下面的句子。

谷场里,只有娃娃奔跑时,带起一阵风,惹得那些不安分的糠皮,跟着人一块舞蹈。

4.童年是美好的,“谢场油糕”搭载着作者童年的记忆,你也有类似的物件吗?请谈谈这个物件搭载着你怎样的童年记忆。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