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重庆市沙坪坝区南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山岗上的秃树

积雪草

①车过山岗的时候,忽然就发现了那株树,它突兀地站在冬天的地平线上,远离成片结队的森林,独自站立在寒风中,苍老、孤独,虬枝盘结,努力想把枝枝桠桠伸向天空,却怎样都伸不直的样子。

②那时节,夕阳西下,有飞鸟还巢,金色的夕阳把那棵秃树镀了一层金,暗淡的背景里,那棵秃树,彰显,凹凸,浮雕一样,像一张逆光的照片,唯美,清凉,没有一丝烟火气息,周遭的山岗,田野,石头,兀自静默,唯有风,像一个行吟诗人,抚过秃树,抚过旷野,抚过泥土,抚过沙石,留下一行行蹩脚的诗句。

③没法儿不心动,没法儿不震撼,为一种生命力,即使凋落,即便颓败,仍然孜孜以求,向上是它不朽的生命力。

④没有一片叶子去装饰的树,像一个脱掉了华衣丽服的女人,裸露出来的,是无法掩饰的虚弱与丑陋。可是这棵秃树,我一点都没觉得它丑,它姿态从容优雅,一幅经风见雨,处变不惊的模样,让我想起了老屋门前的那棵树,也是这样,也是光秃秃的,枝桠上没有一片叶子,不管是春天还是夏天,也不管是秋天还是冬天,它一直都是这样光秃秃,但是,它却一直是有生命力的,是鲜活着的,它树干里新鲜的养分和水分就足以见证。

⑤如果树记得自己的年龄,它一定是很老了,老到沧桑,老到连一片叶子,都承载不起。当然,它也曾有过灿烂年华,浓荫如盖,蔽日遮天。它也曾有过繁花似锦,蜂蝶萦绕,郁郁葱葱。我曾在它尚且美好的年华里遇到过它,也曾在它硕大的树冠下,乘凉,奔跑,嬉戏,也曾在它的满树繁花下,忧伤,郁闷,思索。它记着我们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它记得我们曾经的欢乐与悲伤,不管风雨雷电,不管冰冻霜寒,初衷不改地守护在老屋旁边。

⑥可是有那么一天,一个大雨之夜的早晨,那株苍老的秃树,一声不吭地倒下了,它的枝杆满是皱褶,四分五裂地倒在地上,被摔成几截,腐朽不堪。它有多少年没有长过叶子?难道它已经老朽得承载不起一个鸟窝?它是老得再也没有一丝力气挺立了吗?

⑦秃树不在了,留下一个光秃秃的树墩,那些鸟儿搬家了,我也迁徙了,远离了秃树,远离了老屋,可是不管走到哪里,那棵树,没有一片叶子的秃树,一直都默默地站在我的心里,像图腾,像支柱,像我依恋不舍的伴侣。

⑧车子越过山岗,飞驰而去,那棵站在山岗上的秃树,转瞬便被落下很远。我回头,这棵站立在冬天里,似曾相识的秃树,透过车子带起的风沙烟尘,依旧傲然挺立。在山岗上,依旧肃穆安静地挺立在寒风里。

⑨丑陋吗?其实也不见得,丑不丑,在人心。记得看过一幅漫画,说一个人 的思想就像底裤,你不能逢人就把自己剖开来,告诉人家你多有思想,也就是说, 你不能遇到人就脱掉自己的衣服,露出底裤。

⑩秃树也是一样,树有树的内涵,树有树的心灵,美与丑需要慢慢琢磨和参 悟。秃树自有秃树的风韵和意味,懂得的人自然会体味它的好与妙,就像人生的 每一个年龄段,童年有童年的纯真和烂漫,华年有华年的美丽与憧憬,老年有老 年的芬芳和韵味,不经历,怎么知道其中的曼妙?

⑪站在冬天里的秃树,装饰别人的风景,也装饰自己的梦。有梦的人不会苍老,而有梦的树四季常青。

(选自《青年文摘》)

1.赏析下面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似曾相识的秃树,透过车子带起的风沙烟尘,依旧傲然挺立在山岗上,依旧肃穆安静地挺立在寒风里。

2.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可是不管走到哪里,那棵树,没有一片叶子的秃树,一直都默默地站在我的心里,像图腾,像支柱,像我依恋不舍的伴侣。

3.分析文章⑪段的作用。

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在山岗看到的那株树,虽然颓败、独自站立在寒风中,但令人心生敬意。

B. 老屋门前的那棵树也是这样光秃秃的,虽没有树叶,但自始至终依旧傲然挺立在老屋前,一直都默默地站在我的心里。

C. 老树也曾有过灿烂的年华,正像人一样,也有自己的童真和韵味。

D. 山岗上没有一片叶子装饰的老树,却在“我”心中姿态从容优雅,让“我”想起了老家的那棵秃树。

5.结合全文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作者所说“美与丑需要慢慢琢磨和参悟”这句 话的理解;并联系实际加以阐述。

材料链接:卡西莫多,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巴黎圣母院》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有几何形的脸,四方形的鼻子,向外凸的嘴。上帝把一切丑陋都给了他。一个被父母遗弃在巴黎圣母院门前的畸形儿,被称为长相丑陋又聋的钟楼怪人。但他有着一颗善良的心,是真善美的代表。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