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2017年10月28日是重阳节。它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人们在庆祝重阳节时一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茱萸、还要吃糕。另外,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崇孝活动。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合称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年节。

材料二:

材料三:《说文解字》对“孝”的解释为“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呼教切”。“孝”字,上部是一个弯腰驼背白发飘飘的老人形,下部是一个小孩,表示小孩搀扶老人。“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其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1.阅读以上,选出与材料内容表述不符的一项(   )

A. 重阳节在战国时期已经形成,但在唐代才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

B.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英少一人”写的是重阳节的习俗。

C. 重阳节,在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最早记载于《易经》。

D. 重阳节又称“老年节”,现在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2.阅读材料二,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3.小明是你的同学,每次重阳节他的爷爷奶奶都想让他陪着吃饭聊天,但他总觉得学业繁重而拒绝了。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请你尝试劝说他。

九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