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聂士成,字功亭,安徽合肥人。同治初,改隶淮军,从刘铭传分援江、浙、闽、皖,累迁至副将。光绪十年,法人据基隆,率师渡台湾,屡战却敌。还北洋,统庆军驻旅顺。十七年,海军大阅礼成,晋头品秩。明年,授山西太原镇总兵,仍留芦台治军。请单骑巡边,历东三省俄罗斯东境、朝鲜八道,图其山川厄塞,著《东游纪程》。

逾岁,日韩乱起,随提督叶志超军牙山。闻高升兵舰毁,语志超曰:“海道梗,牙山不可守。公州背山面江,势便利。”从之。士成乃先诸军发,次成欢。遇伏,迷失道,吏士无人色。士成见二鹤立冈阜,语众曰:“彼处无隐兵也!”遂出险,往就志超。志超已弃公州行追及之士成议趋平壤合大军而鸿来檄令内渡以故平壤隐得免议。志超逮问,宋庆接统诸军,遗士成守虎山。未几,铭军溃,诸军皆走,士成犹悉力以御。日军大集,力不支,退扼大高岭。是时辽西危棘,士成请奇兵出敌后截其运道,诸帅不从,乃自率师逼雪里站而阵。除夕,置酒饮将士,预设伏以待,日军果来袭,大败之分水岭,斩日将富刚三造。优诏褒勉,授直隶提督。

二十六年,拳匪乱,戕总兵杨福同,命士成相机剿办。匪焚黄村、廊坊铁轨,士成阻止之,弗应,击杀数十人。其党大恨,诉诸朝,朝旨诃责士成。时匪麋集天津可二万,遇武卫军辄诟辱,士成检勒部下毋妄动。荣禄虑激变,驰书慰解之,士成覆书曰:“匪害民,必至害国!身为提督,境有匪不能剿,如职何?”乃郁郁驻杨村观变。会英、法诸国联军至,士成三分其军,一护铁路,一留芦台,而自率兵守天津。连夺陈家沟、跑马厂、八里台,径攻紫竹林,喋血八昼夜,敌来益众,燃毒烟跑,我军稍却。士成立桥上手刃退卒,顾诸将曰:“此吾致命之所也。”遂殒于阵,肠胃洞流。诏赐恤。阅二载,以世凯言,赠太子少保,谥忠节, 建专祠。

(选自《清史稿》)

【注】①雪里站:地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志超已弃公州/行追及之/士成议趋平壤/合大军而/鸿章檄令内渡以故平壤陷/得免议

B. 志超已弃公州/行追及之士成/议趋平壤合大军/而鸿章檄令内渡/以故平壤/陷得免议

C. 志超已弃公州行/追及之士成/议趋平壤合大军而/鸿章檄令内渡以故/平壤陷/得免议

D. 志超已弃公州行/追及之/士成议趋平壤合大军/而鸿章檄令内渡/以故平壤陷/得免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品秩”指官位的等级和俸秩,在古代,常以俸禄多少作为官员品级的标准。

B. “总兵”为古代武官,明朝始设,清代总兵为地方驻军的高级武官,也叫“总镇”。

C. “提督”为武职官名,有陆路与水师之分,清朝的提督通常为各省最高级的武官。

D. “拳匪”是清朝人们对义和拳(义和团)成员的俗称,义和团运动又称“庚子事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聂土成居安思危。在芦台统领军务时,曾亲自考查中俄边境、朝鲜全境,标出山川险要之地,写下《东游纪程》一书。

B. 聂士成冷静而善于观察。在遇敌伏击而迷失道路时,凭借山岗上站立的两只仙鹤做出准确判断,率军脱离了险境。

C. 聂士成以大局为重。义和团杀害总兵杨福同,焚毁铁路,但在八国联军的入侵之际,聂士成以民族大义为重,没有动武。

D. 聂士成勇于抵抗外国侵略。面对英法等国侵略军,聂士成亲自率队在天津抗敌,连夺失地激战八昼夜,最后壮烈殉国。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辽西危棘,士成请奇兵出敌后截其运道,诸帅不从,乃自率师逼雪里站而阵。

(2)时匪麇集天津可二万,遇武卫军辄诟辱,士成检勒部下毋妄动。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