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了。”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通过《天津条约》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材料三  列强争先恐后地到中国开设工矿企业或修筑铁路,直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使数百万台湾同胞,长期处于殖民统治的深重灾难之中。,

材料四  1902年2月3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材料五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沉沧”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就是“沉沧”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1)材料一中马士说“战争果然就到了”,这场战争发动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与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在地理分布上有什么变化?

(3)材料三中“列强争先恐后地到中国开设工矿企业或修筑铁路”依据的是什么条约?

(4)材料四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的实质含义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前期“沉沦”的过程。

八年级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