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②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③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④欺。”间问群臣臧否⑤,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⑥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⑦景濂,几误罪言者。”

(《明史·宋濂传》)

(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密:秘密,这里作动词。③馔:吃、喝。④朕(zhèn):皇帝自称。⑤臧否(zāng pǐ):善恶。⑥茹太素:人名,时任主事之职。⑦微:如果没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录毕,走送之  

(2)俟其欣悦  

(3)濂具以实对   

(4)悉召廷臣诘责

2.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计日以还/皆以美于徐公(《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B.弗之怠/忠之属也(《左传·曹刿论战》)

C.帝问其故/安陵君其许寡人(《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D.彼尽忠于陛下耳/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孟子·鱼我所欲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1)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2)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九年级语文对比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