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当年的朋友圈

秦文君

①我年少时迷恋写信,属于朋友圈内的写信高手。选择写信,除了擅长写写弄弄,字也算端庄,还另有原因,我受不了当年的电话,太折腾人了。

②当时电信不发达,公用电话一般安置在烟纸店,居委会这些人群密集处。我们弄堂口的烟纸店负责传呼的阿姨,接通电话,会像派出所户籍警一样,问明你是何人,打算找何人,何门牌号。放下电话听筒后,她跑到对方的楼下,大声疾呼,搅得四邻皆不安。

③就算电话接通,但双方照样不能好好说话。因为有人在后面候着呢,用殷切的眼神盼你长话短说,算是修养好的,有的人不耐烦,你说话,他在一旁插话。

④我和闺蜜有心灵默契,涉及一些私密话题,一概用暗语。有时暗语讲得过于隐秘,听电话的脑子不够用了,猜来猜去的,正话反听了。

⑤写信不一样,尽情写去,如此潇洒。

⑥17周岁,我第一次出远门,去黑龙江当“知青”,绿皮老火车开了四天三夜。初到的时候,40多个女生挤在一座大帐篷里,四面透风,到了最冷的阴历年,大家轮流看守铁皮炉子,不让它熄灭,那好像生命之火,不然,帐篷里的温度是零下40度。

⑦火光中的冥想,阅读,还有写信,是那段困顿生活中,给我的最大安慰。从遥远的北疆寄往上海的信要8分邮资,我买了几大版邮票才安心。信能超越重叠的山峦,春季泥泞的雪路,和我的朋友圈,和我所向往的外面的世界在一起。

⑧阅读能让人拥有超越泥泞的现实的能量,但是我带去的那几本书很快被翻烂了。亲友们从四面八方把自己的藏书寄给我。我读后,寄还书的时候,会回赠一封信。信写得格外长,既写读书的感观,也记叙亲历的生活。写边远山林和都市文明的不同,也写我看到的和以往学生生活所不同的广阔社会面,写人的奇妙和复杂。

⑨亲友们称赞我的信,说明明是苦寒之地,在我的笔下的生活引人入胜,读起来仿佛是小说。有的朋友还说读信的时候,他们的心情比云还轻。整整8年,我给朋友圈的人写了很多信,也收到了他们很多的回信。

⑩2017年的年末,我大面积地整理书房,理出很多信。有的朋友的信珍藏了40多年,记载着时代和生活的深刻痕迹。那些信被安顿在不同的抽屉里,每次拉开抽屉,我能感受到特殊的含义,看到一段段微妙的人生历练。

⑾现在动动手指写微信,寥寥数语,或发几个表情,表示人心大快。写信的感觉和激情被这样的便捷消磨掉许多。过去写信是如此郑重,虽不必事先沐浴,更衣,但这是一种仪式:写着对方的名字,一字一句,悄然生根。写信寄托了情感之后,还要跑到邮局寄发,经过一只一只的手,把信送到想念的人手中。

⑿落笔的痕迹里有生命的郑重,顽强又闪光,让我们没有匆忙地度过青春。

1.文的题目新颖别致,说说题目的好处。

2.有读者认为:既然是写“阅读和写信”,文章②—④段的内容与主题关系不大,可以删去。你认为呢?

3.请说说你对“阅读能让人拥有超越泥泞的现实的能量”含义的理解,你有这种感受吗?请举出一个例子来。

4.随着手机、网络等的快速发展,现在的大多数中学生已经不会写信了,有人对此痛心疾首,呼吁中学生应该恢复写信;有人认为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没有必要再使用书信。对此,你怎么看?

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