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流浪地球,有更好的方式

①2019年的这个春节和情人节,中国人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就是带上地球去流浪,一部名为《流浪地球》的电影引燃了中国人久违的科幻热情,人们纷纷涌向电影院,观看这部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科幻大片。

②影片中,太阳的衰老和膨胀,万座高耸入云的发动机,点燃木星等等科幻设定正让人感到荡气回肠、回味无穷。特别是在地球危难之际,是我们中国人挺身而出、克服种种艰难险阻拯救地球的壮举,更是让我们产生一种勇于担当的民族自豪感。

③星际旅行是科幻小说长盛不衰的题材。但常见的科幻设定基本都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通过近光速飞船来完成恒星间的迁徙;二是利用“虫洞”或者“空间折叠”来打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限制,实现超越光速旅行。《流浪地球》则独辟蹊径、将地球整体作为飞船,但遗憾的是,不管我们如何设定或幻想,移动地球都不具科学合理性。

④比起宇宙飞船来,移动地球在技术上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即使技术上可行,显著改变地球轨道也存在太多风险,发动机带来的地壳不稳定产生大量超大规模的地震,超级火山爆发、海啸等剧烈的自然灾害,地球大气层和磁场遭到破坏,自然生态彻底消失;而在整个大阳系中,一颗行星轨道的改变,将完全打乱几十亿年形成的大致稳定动力学系统,小行星群轨道紊乱,地球遭遇形成早期那种混战。

⑤并且当地球飞出日球层之后。宇宙射线便能直接轰击地球,整个地表将会遍布致命的高能辐射。地球的长期流浪必然导致整个生态环境彻底毁灭,恐怕还没等到地球进入新的恒星系统,中途就可能遭遇毁灭。

⑥另外,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几乎都以太阳光作为最基本的驱动源,一旦地球开始远离太阳,这个系统必然会急剧崩溃,更别说长达2000年的“流浪时代”了。

⑦看来带着地球去流浪不可行,只有另想办法。2016年,欧洲南方天文台发现了一颗围绕比邻星公转的行星,并且该行星还位于比邻星的宜居带上。在宜居带,行星与恒星保持着最合适的距离,为生命的存在提供了相对适宜的条件。2018年,天文学家还在距离地球16光年之处找到了被命名为“瓦肯”的行星。

⑧事实上,最近几年,随着高度精密的天文望远镜不断扫描宇宙,100光年之内的行星越来越多地被发现了。如果未来真有太阳系灾难,就像我们的人类祖先用小船在广阔的太平洋逐岛跃迁,用几万年时间占领了太平洋群岛一样,未来我们的后代也可以组织大量生态船组成的庞大舰队,从一颗行星迁移到另一颗行星——改造,扎根;再改造,扎根……用几百万年甚或几万年的时间,人类终将占领银河系,整个银河系终将涌现无数经过人类改造的新家园。

⑨届时我们利用反物质为燃料的火箭、能够在字宙中以光速的70%左右飞行,这意味着,借助这种新型物质发射火箭,人类前往离地球最近的4.3光年之外的半人马座约只需要6年时间,到16光年之外的瓦肯星也只要23年,即使航行到1000光年之外的行星上,也只需1400多年,有了如此先进的反物质技术,我们何必舍易难取,如在《流浪地球》中那样去开发得不偿失的以硅为原料的重核聚变呢?

⑩当然,科幻片不符合科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人家本来就是科幻电影,不是科学。

1.对科幻小说《流浪地球》中星际旅行方式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驾驶近光速飞船来完成恒星间的迁徙。

B.利用“虫洞”或者“空间折叠”实现超越光速旅行。

C.利用反物质为燃料的火箭迁移到其他行星上。

D.将地球整体作为飞船,开发以硅为原料的重核聚变,移动地球。

2.下列关于显著改变地球轨道所产生的风险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动机带来的地壳不稳定产生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自然灾害,地球大气层和磁场受破坏。

B.一颗行星轨道改变,将完全打乱几十亿年形成的大致稳定动力学系统,使小行星群轨道紊乱。

C.宇宙射线直接轰击地球,整个地表将会遍布致命的高能辐射,导致整个生态环境向彻底毁灭。

D.一旦地球开始远离太阳,以太阳光作为最基本的驱动源的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必然会急剧崩溃。

3.下来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移动地球在技术上即便可行,但是存在着太多的风险,此方式不科学、不可行。

B.2018年,天文学家找到了命名为“瓦肯”的行星,我们到达那里只要23年。

C.高度精密的天文望远镜不断扫描宇宙,发现越来越多的100光年以内的行星。

D.将来如果太阳系有灾难,人类可以组织生态船组成的庞大舰队迁移到别的行星。

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