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卷土重来的木结构建筑

最近木结构建筑在中国又重新繁荣了起来。钢筋混凝土结实又易得,为什么还要重新使用古老的木结构呢?

其实,钢筋混凝土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万能,比如大家很关心的抗震性能就是钢筋混凝土的弱项。地震对结构的破坏,与建筑本身的重量有关。钢筋混凝土的密度很大,你把它做得越粗、越结实,它的重量也就越大,遭受地震时受到的破坏力也就越大。因此,抗震始终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很令人头疼的事情。然而木结构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木材的密度只有钢筋混凝土的五分之一,受到的地震破坏很小。加之木结构构件之间相互搭接留有一定裕度,可以轻松地消解掉地震力。

此外,中国近年来植树造林的成果非常显著,大量成熟的速生林品种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平均每公顷速生林每天就可以生产30公斤木材。适当的开发木材不仅不会破坏环境,而且还能创造经济效益,帮助山区扶贫。而且,中国每年还从俄罗斯、日本等森林覆盖率高的国家进口大量原木,木材的供给不成问题。而另一方面,钢铁、水泥和砂石则完全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它们的大量生产正在造成日益严重的山体破坏和空气污染。’

由于木材的中空性质,它的保温能力也远远优于钢筋混凝土,可以降低使用能耗30%.在人类对绿色发展认识越来越深刻的今天,用木结构代替一部分钢筋混凝土的需求越来越紧迫了。

如今复兴木结构,并不是单纯地进行仿古,而是使用全新的木材和全新的建造工艺,建造现代化的木结构建筑,靠现代化的科技来最大化地利用木结构。对于传统木结构建筑的缺点,现代木结构都进行了很好的弥补,扬长避短。

木材是一种不匀质的材料。它主要由管状细胞组成的纤维素相互贴合而成,这使得木材具有显著的各向异性:沿纤维的方向,也就是树木生长的纵向强度很高,而横向强度则很低。这种各向异性还往往不规律,且天然的木材中经常有埋入树干的枝杈形成木节,它与周围木材的力学性能都不一样,很容易形成应力集中,发生松动甚至断开。因此,绝大多数的普通木材都无法用作关键构件,传统木结构建筑必须对木材精挑细选,为了处理掉受力的薄弱区会去除大量木材,造成严重的浪费。这也就是“栋梁之材”一词的来源。能做成栋梁的木材非常难得,价格也极其昂贵。

不过现代木结构建筑可没有那么挑食。现在的结构木材通常是复合木材,是采用旋切单板或耐水的合成树脂粘结,热压成型的,专门用来承重。它消除了锯末和刨花,使木材的出材率提高了20%,并且完全不挑食。用这种方式生产的结构木材,型号、强度以及体积变形都是可控的,安全上万无一失,不再像传统木材那样,性能听天由命。

作为一种天然材料,木材会成为许多霉菌、蛀虫的食物。腐烂、虫蛀的木材强度会严重受损,进而威胁建筑安全。古代人使用桐油、熏烤等方式来进行防腐防蛀,但传统的防腐方式效果不够好,而且很容易随时间逐渐失效。不过在现代化学的加持下,采用新的复合防腐材料,既能帮助木材抵抗腐蚀和虫蛀,又能提高耐磨性能及对抗极端气候条件的耐候性。

传统木结构建筑最大的缺陷莫过于防火了。不过,防火对于现代木结构建筑来说并不困难。经过阻燃剂化学改性的结构木材极其难燃,通常在受火面还会再覆盖一层防火石膏。对于较大的木结构建筑,还会使用防火材料建造一些挡火构件,以阻止火苗、烟气的流动。经过多种防火措施的加持,现代木结构建筑抵抗火灾的能力甚至优于受热后强度急剧下降的钢结构建筑。

(1)下列关于钢筋混凝土特点的表述,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A.虽然结实,但抗震性能并不理想。

B.密度大,容易导致建筑物重量比较大。

C.以钢铁等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料且生产过程中污染大。

D.浇筑的构件越结实,地震时产生的破坏力越大。

(2)下列关于木结构建筑在当代中国重新繁荣原因的表述,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A.木材密度小,并且木结构构件间有空隙,有利于抗震。

B.建造木结构建筑不会破坏环境,并且有利于发展经济。

C.可以通过在国内植树造林以及从国外进口等途径供给所需的原材料。

D.木材保温节能能力相对较好,与当今人类追求绿色发展的理念一致。

(3)下列关于现代木结构优势的表述,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A.现代木结构中广泛采用的木材原料已经不再具备各向异性。

B.现代木结构采用的是新的生产方式,可人为控制型号、强度和体积变形。

C.现代木结构可以克服腐烂、虫蛀等问题,保障木结构建筑安全。

D.现代木结构综合运用阻燃剂处理、覆盖防火石膏等方法,提高了防火能力。

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