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水浒传》中的三个片段,完成下列小题。

(片段一)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捉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嗒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力气捺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A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挡着一个锦皮袋。

——《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

(片段二)

那个捣子迳奔去报了蒋门神。蒋门神见说,吃了一惊。踢翻了交椅,丢去蝇拂子,便钻将来。武松恰好迎着。正在大阔路上撞见。蒋门神虽然长大,近因酒色所迷,淘虚了身子,先自吃了那一惊,奔将来,那步不曾停住,怎地及得武松虎一般似健的人,又有心来算他。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B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打的蒋门神在地下叫饶。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

(片段三)

那对席的大汉见了,大怒;看那店主人时,打得半边脸都肿了,半日挣扎不起。那大汉跳起身来,指定武松道:“你这个鸟头陀好不依本分,却怎地便动手动脚!却不道是‘出家人勿起嗔心’!”武行者道:“我自打他,干你甚事!”那大汉怒道:“我好意劝你,你这鸟头陀敢把言语伤我!”

武行者听得大怒,便把桌子推开,走出来,喝道:“你那厮说谁!”那大汉笑道:“你这鸟头陀要和我厮打,正是来太岁头上动土!”便点手叫道:“你这贼行者!出来!和你说话!”武行者喝道:“你道我怕你,不敢打你!”一抢抢到门边。那大汉便闪出门外去。武行者赶到门外。那大汉见武松长壮,那里敢轻敌,便做个门户等着他。武行者抢入去,接住那汉手,那大汉却待用力跌武松,怎禁得他千百斤神力,就手一扯,扯入怀中,只一拨,拨将去,恰似放翻小孩子的一般,那里做得半分手脚。那三四个村汉看了,手颤脚麻,那里敢上前来。

武行者踏住那大汉,C提起拳头来只打实落处,打了二三十拳,就地下提起来,望门外溪里只一丢。那三四个村汉叫声苦,不知高低,都下水去,把那大汉救上溪来,自搀扶着投南去了。

——《武行者醉打孔亮  锦毛虎义释宋江》

1.三个片段都写到了武松“醉打”,用一个词替换“醉”字来概括情节,并说明理由。

事  件

理 由

(1)醉打猛虎   (   打猛虎)

(2)醉打蒋门神  ( 智打蒋门神 )

(3)醉打孔亮   (   打孔亮)

孔亮劝阻武松打人,武松不听劝反而将其暴打一顿

2.选文中三个画线句ABC都描写了武松打人的一个细节,请任选一句,自选角度,结合选段内容做点赏析。

3.阅读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武松为兄报仇,投案自首,发配孟州路过张青、孙二娘夫妇的黑店时,演出了一场不打不相识的英雄会。这样的英雄会在《水浒》中很常见。往往是一言不合拔刀相向,斗到最后才知误会,大水冲了龙王庙,“兄弟,咱俩一伙”,照例在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快意中唱响笑傲江湖曲。……为什么不见有人提及过英雄会后的冤魂?这是一种怎样的阅读心理和集体潜意识?究其实,在绵延数百年的读者群中,多半还是武松们看不上眼的庸夫愚氓,他们难道不知,为这出英雄会增色的冤魂正是自己的同类或者简直是自己?

——黄波《说破英雄惊煞人》

(1)《水浒》好几处都写到了“不打不相识的英雄会”,请再列举一例(简要概括出情节)。

(2)你是否赞同黄波对“武松们”的观点?请说说理由。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