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我的父亲母亲

王斯妍

①晚上,借着屋里有些昏暗的灯光和电视里那些娱乐节目的杂音,我想了好几天的话不得不说了。

②“妈,明天我顺道带爹再去医院查一下。”

③“大夫不是说你爹的病好了吗,怎么还去医院?”妈有些疑惑。

④“哦,是……啊,是好了,不过最后再检查一下炎症是不是都消了。”我故意提高声音显得轻描淡写地回答妈说。

⑤“哦——”妈轻轻地答应一声。

⑥晚上自然是没怎么睡着,心里有些担心明天的检查结果。

北方冬天的夜很长,早晨六七点钟太阳还没有出来,只有一盏孤星挂在旷野的树梢。可是,妈妈却在凌晨四点多就起床了,轻手轻脚地在厨房忙碌着,虽然她明明知道爹不用吃饭,但是她已经习惯了,只要爹出门,那一定是要包饺子的,当然,今天也不会例外。

⑧冒着热气的饺子端上了桌,却只有我一个人吃着——爹要做验血不能吃。妈呢,怎么让吃都不吃,只是用亮晶晶的目光一直看着爹,一旦和爹的目光相遇就慌乱地躲开。爹和她说话她也不抬头,而是故意地一次次去厨房拿东西。我知道,妈是怕眼里的明亮落下来……

⑨妈很聪明能干,想当年那可是我们那儿七里八村有名的能人。爹妈不光养育了我们姊妹八人,还一直赡养爷爷奶奶。虽然,爹是名义上的一家之主,但是,爹是那种很老实的人,多少有些软弱,他和妈的两性角色似乎颠倒了——妈像个坚强宽厚的男人,而爹反倒成了在妈妈羽翼下需要保护的了。所以我们都知道,是妈妈用她那女性细腻的心思支撑着这个家,让我们一家人在那个家家都很贫穷的年月,在物质上很丰富。妈妈在春夏孵出好多的鸡雏鸭雏到附近的镇上去卖,换回零花钱给我们贴补家用;秋天带领我们到收获后的庄稼地里捡拾农民们遗漏的粮食,为的就是我们这些孩子们可以在整个冬天有肉吃——这些捡来的粮食可以拿来喂猪啊鹅啊什么的,所以我们兄弟们都很健康。在那个经济刚刚起步的时代,我家的餐桌上一直很丰盛,可以说鸡鸭鱼肉不断,这和妈妈的辛勤操劳是分不开的。

⑩可是,从昨天晚上妈妈明亮的眼睛里,从今天早晨妈妈默默的早饭里,我分明读出了妈妈的软弱,作为一个女人,一个七十多岁的腿脚不灵便的女人(妈妈有严重的脚疾,随着年龄的增大,不便行动),在面对自己一直保护的丈夫遇到危机面前的无力……

⑪妈妈坚持送我们出门,不顾天黑和路上的冰雪。在我一声声的“回去吧,别送了”的要求下,妈妈停下了蹒跚的脚步,可是却并没有转身,立在那里目送我们。我没再说什么,我知道,我小时候怕走黑路,妈妈总是这样送我的:“别怕,妈看着你走。”于是,我就真的不怕了,因为有妈妈的目光在身上和我作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可是,今天我知道,妈的目光笼罩着的一定不是我了,是她一万五千多个日日夜夜相濡以沫的丈夫,是此刻在她心中需要保护的她的孩子中的一个。

⑫走过前面路口拐角的瞬间,回头,眼泪终于扑簌簌地滚落下来:妈妈还站在原地,黑暗中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身影——稍有些驼背,不停地抬手拂拭脸颊,是在拭泪还是在拂拭寒风中的白发?

1.本文重点是写母亲,父亲的笔墨并不多,却以“我的父亲母亲”为题,谈谈你的理解。

2.试分析第⑦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结合文章内容,调动生活体验,说说“我”为什么要“借着屋里有些昏暗的灯光和电视里那些娱乐节目的杂音”把想了好几天的话说出来?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两项是(     )

A. 文章开头,“我”与母亲对话时的故作轻松是为了安慰母亲。

B. 母亲凌晨四点多就起来了,既表明母亲的勤劳的习惯,也暗示了母亲对父亲检查结果的担忧。

C. 文中多次提及母亲眼中的明亮,表明母亲虽然七十多岁了,但仍然心明眼亮,精神矍铄,呼应了“母亲是我们那儿七里八村有名的能人”这句话。

D. 文末母亲“是在拭泪还是在拂拭寒风中的白发”,既表现了母亲对父亲的担忧牵挂,又表现了“我”对母亲的一种愧疚之情。

E. “我”在文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正是通过我所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内容,见证了父母之间相濡以沫的深情。

5.分析文章第⑧段画线句子与链接材料在表达情感上的不同点和刻画人物方法上的异同点。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

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