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社会变革中的什么历史事件?哪些因素促成了这一社会变革?                                           

【第二阶段:由分到合的过程】

材料二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材料二表明,1956年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全国迅速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原因。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

材料三  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事。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  1958年8月初,(南海)大镇乡人民公社率先成立,到9月初,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人民公社在生产经营方面,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社员)工资分5—7个等级,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出现了哪两大运动?这两大运动的危害有哪些?

(4)上述材料说明了我国农村发展中既有经验又有教训,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

八年级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