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宗月大师

老舍

①小时候,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叫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说不定,我会一辈子也得不到读书的机会。因为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可是每月间三四吊钱的学费,实在让她为难。母亲是最喜脸面的人。她迟疑不决,光阴又不等待着任何人,晃来晃去,我也许就长到十多岁了……母亲很爱我,但是假若我能去做学徒,或提篮沿街卖樱桃而每天赚几百钱,她或者就不会坚决的反对。穷困比爱心更有力量。

②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一进门,他看见了我。“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的母亲。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使我感到我大概是犯了什么罪。 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的震动。 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

③第二天,我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这位阔人去入学。学校是一家改良私塾,在离我的家有半里多地的一座道士庙的大殿里。大殿里很黑、很冷。神像都用黄布挡着,供桌上摆着孔圣人的牌位。学生都面朝西坐着,一共有三十来人。西墙上有一块黑板。老师姓李,一位极死板而极有爱心的中年人。刘大叔和李老师“嚷”了一顿,而后教我拜圣人及老师。老师给了我一本《地球韵言》和一本《三字经》。我于是,就变成了学生。

④自从作了学生以后,我时常的到刘大叔的家中去。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中几十间房屋都是出廊的。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的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此外,他还有几处铺店。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他绝不以我为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傲人。

⑤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

⑥到我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了那个后花园……他太乐善好施了。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等慈善事业。他忘了自己。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和他过往的最密。他办贫儿学校,我去作义务教师。他施舍粮米,我去帮忙调查及散放。

⑦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他入庙为僧,夫人与小姐入庵为尼。……在以前,他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现在,他每日一餐,入秋还穿着件夏布道袍。这样苦修,他的脸上还是红红的,笑声还是洪亮的。

⑧去年,有一天他正给一位圆寂了的和尚念经,他忽然闭上了眼,就坐化了。火葬后,人们在他的身上发现许多舍利。

⑨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

⑩他是宗月大师。

1.请自选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第②段“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的震动。”

(2)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

2.结合语境分析“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接受过他的好处”一句上“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具体含义。

3.宗月大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原文,写下你的阅读感想。(70字左右)

(链接材料)在老舍先生住的房子的不远处有一个破旧的庙宇,里面住的全是平日以乞讨、卖艺为生的盲人,将近40名……每次一经过“瞎子庙”,他的心便隐隐作痛,想要尽自己的所能,帮助这些可怜的人……他不顾外人的反对,花了近两年的时间,把这些盲人都组织起来,并自掏腰包买了多件乐器,组成了一个乐团进行集中培训,给予合奏配合上的种种指导。忙了一天,他还要熬夜为乐团写歌,编排适合他们演奏的曲目。等这一切完成后,他又忙着联系演出单位和场所,并说服对方给予一定的演出报酬……而对于那些没有任何才艺和特长的盲人,他则通过各种关系,不惜降低身份到处求爷爷拜奶奶,最终靠着自己的“面子”和关系,把他们一个个安排进周边的橡胶厂、皮革厂、印刷厂和服装厂里。为此,他都跑烂了好几双布鞋。

这之后,每天晚上,当他下班从街上路过时,住在街上的盲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放下手中的活,点亮屋内的灯,这几乎成了那条街上一道不变的温馨风景线,一直持续到他去世的那一天,从未错过一次。盲人们都说,那是因为他们能听出他的脚步声。

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