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老屋祭

王永莲

①老邻居打来电话,说我家的老屋要拆迁了。

②老屋是土坯和红砖混搭的小平房,门前一个小院,屋后一个小菜园。我在城里安家后,曾把母亲接来。母亲留恋老屋,不顾反对,又固执地搬了回去。此后,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我会回老屋住上一两天。

③母亲去世后,我把家里的家什分给老邻居们,只留一台老式缝纫机。那是父亲托关系找门路,才弄到票买回来的,花了他三四个月的工资。为此,母亲挑了两个多月的煤贴补家用,每天回来,肩上都是血印子。尽管如此,母亲每天进家门总要先坐在缝纫机前,在踏板上蹬一阵子,好像那样就不累了,肩上的伤也不疼了。那时,母亲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④记得之前有一年“六一”节,我参加鼓号队,要着统一服装,要求天蓝色裤子上有红色的装饰条。邻居家有缝纫机,母亲请求邻居婶婶用缝纫机将装饰条订上去。她家的缝纫机上叠着一摞布料,都是学校定制的服装,我每天放学就趴在她家窗户上看我的那件压在底下的裤子,心里那个急呀,回家就在母亲耳边催促。母亲比我还着急,嘴上都起了水泡。家里包了饺子,做了荤菜,母亲就会给邻居送去一盘,顺便提一提我服装的事。

⑤还记得缝纫机买回那天,母亲几乎一夜没睡,她在碎布条上来来回回地实验。伴着“嗒嗒”的缝纫机声,我入梦前想着:明年六一,再也不用愁新衣了!

⑥后来我长大了,可以买各种牌子的漂亮衣服了,母亲也还是坐在缝纫机前,她用各种边角布订成缝纫机的罩子;她找来了百家布角,给我儿子拼了一床百家被,说是包着百家被,孩子长命百岁。

⑦母亲去世后,我多次梦见她坐在缝纫机前的样子。我委托老邻居找了个房户,帮我照看房子,我不收租金,唯一的条件是替我看好老缝纫机。我心里想,缝纫机在,母亲的家就还在。

⑧每年清明节,我回去扫墓,都会去那间房子里坐上一会儿,就像母亲在世时那样,倚在土炕上想想心事,整理自己的思绪;或者坐在缝纫机前发呆。

⑨有一段时间,我的人生道路一片渺茫。我来到老房子,支好缝纫机,用力蹬着机轮。方碎布上来来回回轧着密密麻麻的针脚,就如同我的心事。在房后小菜园草丛里,我寻找母亲生前为我栽下的香水百合。我喜爱百合花,母亲便说要给我种一片。那年夏天,母亲打来电话,让我回去。走进母亲的小院,芬芳满溢,后窗下,百合开得正旺。入夜,母亲把我的枕头安放在临窗的炕梢,清风朗月下,一缕香气在微风中浮动,我被芳香围绕着,进入了梦乡。

⑩母亲去世后,每年夏天,我会回到老房子,赶赴一年一度的百合花约。在百合花香中,对自己说:花在开,娘家还在!

⑪我匆匆赶回老屋,望着墙上那大大的“拆”字,中间醒目的那一点,就像重重地点在了我的心上:拆了屋,从此这个娘家也就没有了!

⑫晚秋的后园子,条蔓爬满了木栅栏,以最后的纠缠姿态纪念着曾经的生机;几棵被遗忘的秋白菜,孤落在园子里。沿着窄窄的小巷,我在破败的墙面和残垣的院落,触摸老去的时光。低矮的户区,飘起最后的炊烟,我默默地告别老屋,也告别关于老屋的那些过往。

⑬望着即将拆除的老屋,我的心里,一片苍凉!

(有删改)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⑨段划线句中的“香气”“芳香”既指百合花的香,也寄寓着母爱。

B.本文作者寄情于物,用“老屋”“缝纫机”“百合花”承载自己的情感。

C.文章以“我”家的老屋要拆迁开篇、结尾,这样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D.第11段划线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老屋拆迁对我的沉重打击。

2.文中回忆了母亲与缝纫机有关的事有哪些?请概括。

3.按要求回答问题。

(1)每年夏天,我会回到老房子,赶赴一年一度的百合花约。(赏析加点词)

(2)第12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4.题目“老屋祭”中的“祭”改为“记”好吗?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