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鸟类在迁徙中每天平均飞行200千米-280千米,这相当于22座珠穆朗玛峰叠加起来的高度。当体力殆尽之时,它们便找寻一个食物充足、天敌较少的安全驿站停歇补给。

湿地是候鸟迁徙途中再好不过的中转站了。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许多水生植物,这无异于鸟类天然的遮蔽所。优质的水环境又孕育了丰富的鱼虾,成为鸟类能量补给的来源。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都离不开湿地,因此这些位于迁徙路线上的湿地又被誉为“鸟类的乐园”。

北京地处亚热带向亚寒带的过渡区,是众多候鸟春秋两季迁徙的必经道路。全球有八大候鸟迁徙通道,经过中国境内的共有三条,北京处于“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上,每年过境南迁或北徙的候鸟、旅鸟达三百多种,数万只。每年的3月和11月,是候鸟在北京驻留的高峰期,鸟儿们聚集在密林、草丛、水库边觅食、休养,为下一步的长途旅行蓄积体力。

中国候鸟迁徙路线图示

(材料二)

近年来,北京重视生态涵养,百万亩造林工程让绿色越来越多,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候鸟正在纷纷回归。是不是林密水美,就能坐等更多的候鸟光顾北京?不全是如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不仅要站在人的角度,也要站在鸟类的角度想一想。

候鸟最看重的是环境适宜度和食物资源的丰富度。有专家表示,北京的绿化工程确实为候鸟提供了更多栖息地,但不同候鸟习性不同,对栖息地的要求也不同。比如喜欢开阔滩涂的灰鹤,如果水域周边密植了树木,过境时就会避开;在湿地建设中有的灌木丛、草地被清理,造成鼠类数量减少,也会使得一些猛禽因觅食难而迁离。因此,湿地环境建设应考虑候鸟的栖息习性,保持其立体丰富性,以便为不同种类的候鸟提供食源。

(材料三)

当我们看到鹳的时候,就意味着春天来临了。鹳建筑巢穴,往往会选在钟楼的围墙、水边的大树或陡峭的岩石尖梢等非常高的顶部。鹳会单腿站立着休息,蜷曲着脖颈,把头往后方缩起来,然后往肩上靠。青蛙、蜥蜴和游蛇等爬行动物很容易就被它发现,这得益于它超常敏锐的视觉,当它捕食的时候,往往会把地点选择在沼泽地、水边或潮湿的山谷中,这是因为这些地方有很多爬行动物。

鹳在年迈体弱的时候,年富力强的鹳会把食物送到它们的巢穴里。鹳拥有这种感人的孝道,历史上的希腊人曾经制定过一个叫“鹳”的法律,即赡养父母的法律,希望拿鹳来作为人类的模范。

天鹅

在大地和空中生活的许多动物都惯于征战,譬如狮子、老虎、老鹰和秃鹫,它们依赖暴力对其他动物实施统治。天鹅是水中之王,却并非依靠暴力获得。天鹅兼具威势、武力和勇气,但只有在自我保护迫不得已时,它才运用武力。它一点也不害怕强悍的狗,也不害怕空中霸主鹰的攻击。当它快速而猛烈地扇动翅膀的时候,甚至能把人的腿打断。

天鹅的姿态俊俏、形体圆润、线条优美、浑身洁白无瑕、动作轻柔、眼睛有神,再加上飒爽英姿或怡然自得的姿态,浑身上下都光芒四射,令人愉悦、陶醉。它喜爱自由,我们不能将它变成我们的奴隶。它在水上四处游逛,或者登上岸,或者从岸边离开往湖的中心游去。它在岸边休息,有时钻到灯芯草丛中,藏进非常幽僻的港湾中,有时从自己居住的地方回到人类的居住地,与人类快乐地相处。

(节选自布封《自然史》)

1.每年春秋两季,北京的湿地公园就成了“鸟类的乐园”。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2.学校爱鸟社的成员希望能在北京为鹳鸟和天鹅建一个“湿地驿站”,方便它们在此驻留。这一湿地驿站应能同时满足鹳鸟和天鹅对栖息地的要求,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用“既要……又要……”的句式,对此驿站建设提出一条具体要求。

3.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蟋蟀

我经常可以在蟋蟀住宅的门口看到它们卷动着触须,以便使身体的前面能凉快一些,后面能更加暖和一些。它们一点儿也不妒嫉那些在空中翩翩起舞的各种各样的花蝴蝶。相反的,蟋蟀反倒有些怜悯它们。那种怜悯的态度,就好像有家庭的人谈及那些无家可归、孤苦伶仃的人时,都会流露出怜悯之情一样。蟋蟀也从来不诉苦、不悲观,它一向是很乐观的、很积极向上的。它对于自己拥有的房屋,以及那把简单的小提琴,都相当满意。

(节选自法布尔《昆虫记》)

《昆虫记》与《自然史》都是博物学的经典著作。从写作手法上看,“蟋蟀”与“鹳”“天鹅”这几段文字有什么相似之处?请再举出一个《昆虫记》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片段,说说这部书为什么能引人入胜。

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