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腊味

陈绍龙

①腊味有家的味道,有岁月的味道。

②过了冬,长一葱。冬至秋李郢①人叫“大冬”。人们会选择在这天腌腊味。

③缸是秋李郢人家的家什。装粮,盛水,腌菜,腌腊味。家家备有一只缸。人们用它腌猪蹄、猪肝,也有腌鸡或是鸭的,多数人家会腌一两副腊肠,就是猪大肠。腊肠油多,来年春天,切些肠丝煮菜饭,或是炒韭菜,喷喷,那个香呀。秋大说能连舌头一块儿吞了。

④早年,父亲在水利电灌站当“司务长”。其实,父亲这个“长”是他自封的。我知道,他只是个“火头军”,炊事员。“一天吃一两,饿不到司务长”,“一天吃一钱,饿不到炊事员”。父亲这个行当,在秋大看来,“油水”总是有的。

⑤我妈老是嘀咕,秋大还借我们家的二升米呢。过不了一些日子,我妈又嘀咕。秋大还借过我们家的二升米呢。这很让我想起孔乙己欠掌柜的十九个钱②。也不知是秋大装憨,故意像是忘了,还是我妈自己从“粉板上给擦去了”。总之,这二升米是不了了之。再者,秋大给我们家挖地,给我们家收山芋,挑水,我妈自是感激,我父亲还送过他六尺布的。这六尺布怎么着也超过二升米钱。我们家下放的时候,秋大没少帮我们家。后来父亲“落实政策”,重新安排工作,我们家仍旧住在秋李郢。当然,地里的好些农活秋大也来帮忙。是我妈装憨,故意忘掉,哪好意思去讨回那二升米呢。

⑥只是,他对缸里那腊味的觊觎让我想着难忘。

⑦那年,我们家的缸里原本已腌了肉的,后来,父亲又从集市上买了一只猪头回来。

⑧“嫂子,你家腌不少腊味。呵呵。”

⑨“嫂子,你家今年要过个肥年呵。呵呵。”

⑩自从我们家腌了腊味之后,秋大几乎每天都在我们家门前晃悠。他这样“嫂子”来“嫂子”去的“没话找话说”,让我们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秋大想干吗呢。

⑪“嫂子,太阳好着呢,你家的腊味能晒了呢。”

⑫秋大像是掐好了时间似的,他提醒我妈腊味要出卤了。那天,秋大帮我妈把肉系好棉绳,把猪头脸上划出口子,穿过绵绳,还用两只筷子把两片猪脸撑开。这样朝阳面大,也费力。秋大把那只滴着卤水的猪头挂在朝阳的墙上的时候,脸涨得通红。

⑬我不知道秋大是怎么开口去讨那半缸卤的。我妈在跟我说这事的时候只是轻描淡写地说秋大“脸叫涨得通红”。

⑭秋大家贫,有六个子女。他看我们家的卤倒了可惜,有盐有油的,又有腊味。他回家用那半缸卤泡了半缸的黄豆,当所有的豆把卤汁吸尽,上锅煮,去做“鸡刨豆”。然而,正宗的“鸡刨豆”是要在一大盆的豆里放一只腊鸡的。

⑮过年的时候我妈送给秋大家半副腊肠,为防秋大难堪,硬说是我不喜欢吃腊肠,腊肠是装那个的,还极度夸张说过“吓吓吓”的。秋大信以为真,收下了那副腊肠,笑,一时,所有的尴尬真的叫我妈的表演给挤走了,他前仰后合的样子,我妈真的看到了秋大的脸涨得通红

(选自《乡愁绘本·味》,有删改)

(注)①秋李郢:地名。②孔乙己:鲁迅小说人物,作品里他曾经欠掌柜十九个钱。

1.联系全文,说说你对题目中“味”的理解。

2.文章两处画线句子描写秋大“脸涨得通红”,请分析其内涵。

3.第⑧、⑨两小节写秋大“没话找话说”,在内容和结构上有哪些作用?

4.本文中的“秋大”和《故乡》中的“杨二嫂”都有“打秋风”(借各种名义向别人索取财物)之嫌,请结合全文及链接材料,比较两位作者对这二人的情感态度有什么不同。

(链接材料)

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前天伊在灰堆里,掏出十多个碗碟来,议论之后,便定说是闰土埋着的,他可以在运灰的时候,一齐搬回家里去;杨二嫂发见了这件事,自己很以为功,便拿了那狗气杀(这是我们这里养鸡的器具,木盘上面有着栅栏,内盛食料,鸡可以伸进颈子去啄,狗却不能,只能看着气死),飞也似的跑了,亏伊装着这么高底的小脚,竟跑得这样快。

(选自鲁迅《故乡》)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