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争臣①论  韩愈

或问谏议大夫阳城②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行古人之道,天子以为谏议大夫,居于位五年矣,视其德如在野,彼岂以富贵移易其心哉?”愈应之曰:“恶得为有道之士乎哉?今阳子在位,不为不久矣;闻天下之得失,不为不熟矣,而未尝一言及于政。视政之得失,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有道之士,固如是乎哉?”

或曰:“夫阳子恶为人臣招其君之过而以为名者。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愈应之曰:“入则谏其君,出不使人知者,大臣宰相者之事也。夫阳子,本以布衣隐于蓬蒿之下,主上嘉其行谊,擢在此位,官以谏为名,诚宜有以奉其职,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天子有从谏如流之美。阳子之心,将使君人者恶闻其过乎?”或曰:“阳子不求用而君用之,不得已而起,守其道而不变,何子过之深也?”愈曰:“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其时之不平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故禹过家门不入,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夫天授人以贤圣才能,岂使自有余而已,诚欲以补其不足者也。恶得以自暇逸乎哉?”

或曰:“若吾子之论,直则直矣,无乃伤于德而费于辞乎?”愈曰:“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我将以明道也。《传》曰:“惟善人能受尽言。”谓其闻而能改之也。今虽不能及已,阳子将不得为善人乎哉?

注:①争臣:谏官,指能以直言规劝君主的臣子。争,zhèng,后作“诤”,规劝。②阳城:唐德宗时为谏议大夫。一开始他没有履行劝谏的职责,所以韩愈写本文来促进他。三年后,阳城上书指斥裴延龄的罪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         戚:喜悦

B. 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骨     鲠:刚正忠直

C. 将使君人者恶闻其过乎      恶:厌恶

D. 何子过之深也            过:责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使人不得而知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B. 将使君人者恶闻其过乎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C. 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D. 谓其闻而能改之也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阳城上不劝谏君主,下不关心百姓疾苦,不能很好地履行大臣宰相的职责,算不上有道之士,表达了批评指责之意,体现了“在其位,谋其政”的儒家政治思想。

B. 作者列举大禹、孔子、墨子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古代圣贤之人并不是只图自己的清高安逸,而是敬天悲人,救济天下,体现了博大的政治胸怀。

C. 文末作者为自己辩白,表明批评阳城不是恶意讥刺,根本上是为了阐明道,希望阳城能够改正,成为真正的有道之士,从而表明本文的写作目的,很具有政论文的现实意义。

D. 本文结构独具一格,采取问答形式,层层设问,步步深入,首尾又能相应,有驳斥也有议论,时而犀利时而缓和,在辩论过程中,鲜明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4.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其时之不平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