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坐在过道里的民工》,完成小题。

坐在过道里的民工

非 鱼

在异乡。

我想去一个叫“马道”的街道看看,大家都说那里是这个城市的“核”。刚踏上公交车,还没来得及找个合适的位置,就听见身后大呼小叫。

不用看,肯定是刚才在车站候车的几个民工。他们和所有的民工一样,家在手里拎着:破旧的蛇皮袋,装着一床被子,几件换洗衣服,走到哪儿,哪儿就是“家”,或者是工地,或者是街头。似乎永远梳理不顺的头发,似乎永远洗不干净的脸和手,让他们始终保持着明显的特征。

他们提着、拖着“家”上来,毫无顾忌地大声叫嚷着,然后把“家”放在中间过道上,一屁股坐了上去。车在行走,不断有人上上下下,车内的人越来越多。这几个民工依旧在大声谈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人更多了,过道拥挤起来,坐着的他们有些碍事了。有人小声发出抱怨,小心翼翼地躲避着不被他们的“家”蹭到。抱怨声越来越大,说他们挡了道,一个胖乎乎的老太太大声呵斥,一个民工指指他的包袱卷:“你可以坐上去,也可以踩,没关系。”老太太鄙薄地瞥了一眼:“我才不坐。”

拥挤的人群和喧闹的说话声,我渐渐听不清楚自动报站名的声音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在那个叫马道的地方下车,更看不清楚车窗外。

我问坐在我身边的一个姑娘:“马道街快到了吗?”

她头也没抬:“还早呢。”

“还有几站?”

她不知道是没有听到还是不屑于回答,始终再没有吭声,一直悠闲地看着窗外。

又过了几站,我忍不住又问身边一个站着的大姐:“现在到哪儿了?”

她似乎也不太熟悉,看了看说:“似乎是一附院吧?”

“马道街还远吗?”

她说:“我也不知道。”

我很纳闷,这个城市不至于有那么大吧?

车里的几个民工依然在大声地说着话,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周围人也在说着话,抱怨着几个民工,抱怨着公交车,抱怨着其他的一些事。

车拐了个弯,一个民工很促狭地喊了一嗓子:“前方到站马道街。”

我以为他在开玩笑,扭头看了看他,他正低头摆弄系在蛇皮袋上的一堆铁丝,另几个民工还在继续说话。

街道渐渐窄起来,人渐渐多起来,可以看到很多很多的小店铺, 还有人力车, 依稀是旧时的繁华。

那个民工又喊起来:“马道街到了,有在马道街下车的乘客准备下车了。”他模仿着公交车的售票员,有着浓重家乡口音的普通话惹起了几声哂笑。

我明白了,他在提醒我,该下车了。

又扭头看他,他依然在摆弄那堆铁丝,好像从来就没有张口说过话,好像周围的一切都不属于他,和他无关。

很显然,他和我一样,不属于这个城市。

车门打开,我从他们身边挤过去,和很多人一起从他们身边挤过去,下车,站在异乡的马道街上,看人来人往,车来车往。

所有在异乡的温暖,只有来自那个坐在过道上的民工,那个一直摆弄铁丝的民工。

(选自新浪网,有删改)

1.根据小说情节,在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

“我”上车遇见一群民工,他们①_____________;一路上,“我”听不清报站名,有个民工促狭地喊了声站名提醒“我”;车近马道街时,这个民工②______________;“我”挤下车,站在马道街上,感受来自那个民工的温暖。

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他们和所有的民工一样,家在手里拎着。(加点字“拎”很有表现力,传递出许多“言外之意”,请你具体说说。)

②车门打开,我从他们身边挤过去,和很多人一起从他们身边挤过去下车,站在异乡的马道街上,看人来人往,车来车往。( 把画线部分加点的字删除,这样好吗?请简要分析。)

3.小说设置“我”向姑娘和大姐询问马道街站点这一情节有何用意?

4.文章最后一句说:“所有在异乡的温暖,只有来自那个坐在过道上的民工,那个一直摆弄铁丝的民工。”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