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拓展阅读

马氏“兄弟”跨越二十年的诚信

2016年2月11日,农历小年,下午6点,河南开封。

马保东与马奋勇挤坐在一张沙发上,兴奋地规划着今后的合作。

二人都姓马,兄弟相称,但不是亲兄弟。哥哥马奋勇是汉族,新疆哈密人;弟弟马保东是回族,河南开封人。

这“兄弟”二人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又经历了些什么?故事还得从20年前说起。1995年,马保东21岁,因做肠衣生意与长他一岁的同行马奋勇在河北省有一面之交。两人相互欣赏对方的实诚,一见如故。

河北分手不久,马保东只身赴新疆,去找当时在哈密地区牧工商联合总公司肠衣厂工作的马奋勇。马奋勇在生意和生活上给了马保东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马保东到新疆进货,货款足时就在当地付;不够时,货到河南出手后再付,有时连个欠条都不用打。1997年,马保东在新疆进了50多万元的货,资金缺口不小。马奋勇便拿出积蓄,又东拼西凑,借给马保东16万元。

没料想,货到河南,行情大变,肠衣价格狂跌不止,马保东顷时倾家荡产。此后的一年,马保东挪西借,还了马奋勇近1万元,剩下的5.3万元再也无力供证了。父亲又卧床,家中债台高筑。在新疆,马奋勇的肠衣生意也陷入了瘫痪,

1998年,马奋勇曾到马保东在开封县杜良乡扫东村的家,“想看看保东弟能不能再还一点儿”。当看到马保东的窘境,他一个“钱”字未提,便转身路上西行的列车,随后便到蒙古国寻求生意,一去就是13年。

两“兄弟”自此失联。

2002年,马保东东山再起,“生意是越做越大,但找不到马哥,还不了欠款。这事几乎成了我的心病!”马保东说。

“马奋勇”“5万元”,成了马保东父子、兄弟那些年时常念叨的词儿。2008年,马保东的哥哥刚学会上网,便试着在网上寻人。弟兄俩没事就在网上“敲”“马奋勇”,一“敲”就是近4年。

“朋友比失而复得的金钱更珍贵。”

“兄弟”通话的当天,马保东就往哈密汇了10万元。他告诉马奋勇,剩余的90万元一分不动放在那里,等马哥来河南做事时用。

1.本文使用倒叙手法有什么效果?

2.马氏兄弟的诚信主要表现在哪里?

3.说说新闻标题的作用。

4.本文是“行进中国精彩故事”专栏的重点稿件,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请你具体分析一下。

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