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中国选拔官员的这套制度在17世纪传到西方后,被称为文官制。伏尔泰、魁奈等思想家大力呼吁西方建立文官制,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开明的选拔官吏的办法。随后,法国、英国、美国等许多国家相继建立了文官制。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泰西之所以富强,横绝地球者,不在其炮械军兵,而在其学校,今日振兴之策,首在育人才。”“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急)于教育…之强弱,视人才为转移。”

材料三  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2)在材料二中,梁启超提出了哪些主张?这些主张在戊戌变法内容中有什么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度废除的原因。

九年级历史综合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