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①

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②。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③,旅游谁肯重王孙④。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①谭用之:唐末五代时人。②刘琨:晋代人,当时北方被少数民族所统治,刘琨和好友祖逖胸怀统一大志,为报效国家,他们常常闻鸡鸣而起舞。③橘柚:《九章·橘颂》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表面上歌颂橘树,实际是诗人对自己理想和人格的表白。④王孙:《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句意。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交代了泊船湘江的特定处境,“锁梦魂”,巧点“宿”字,透露诗人因行游受阻而怅然之感。所以,诗歌首联旋律舒缓低沉,满含怅惘情绪。

B. 颌联描写湘江的秋雨景色。“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这两句对仗工整。“芙蓉国”和“薜荔村”,本已极言其多、其盛,再加上“万里”和“千家”的修饰渲染,烘托出气象的高远,境界的壮阔。

C. 颈联重抒情。“悲橘柚”,是说橘柚引起诗人的悲叹。“王孙”一词运用典故,表现诗人壮烈情怀。

D. 尾联以景结情,意在言外。湘江沿岸,正是屈原足迹所到之处。屈原身处逆境,尚有一渔父与之对话;而现在诗人的情况却是渔人看见他竞不与之言语,令人感慨万千。

E. 本诗写景抒情各有侧重,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是融洽的。这首七律,借湘江秋雨的苍茫景色抒发诗人的慷慨之气,写来情景相生,意境开阔。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高一语文诗歌鉴赏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