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好的事物人人向往,若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它也容易被遮蔽。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评审们好奇地问,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孩子的答案,耐人寻味。如何擦亮发现美的眼睛,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去回答的课题。

众所周知,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乔布斯也曾直言,苹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

然而,如何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赋予美育应有的位置,以更有力的抓手、更具体的评价机制,去培养和提升每一个公民的审美能力,却长期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

这或许是因为,社会上并没有形成对审美能力的饥渴感。在人生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美感的存在。美术馆内,许多人驻足于一幅名画前,凝神欣赏;音乐厅内,观众为一首乐曲微笑、颔首、动心;街头驻足,白发苍苍的老人,衣着得体、妆容精致地在你身边神采奕奕地走过,这些都是美的窗口。可是,肯定也有不少人认为,美既不能充饥,也不能养家糊口,不懂审美也没什么大不了。

只是,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个人来说,它关系到感受生活的能力。我们每个人身处相同的世界,但是对于美的理解不同,打量世界的视角不同,感受到的幸福程度也就不同。难怪有人说,“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

对社会而言,审美能力也是培育历史文化意识的重要基础。如今,尽管有越来越多的人出国后选择去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玛雅美术馆参观,但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却不在少数;尽管城市中的雕塑越来越多,但真正走入市民精神生活的却寥寥无几;艺术品市场繁荣火爆,但泡沫也不小,个别收藏者连作者都不了解就举牌,一转身又投向下一场拍卖。可见,缺乏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对于美的内在追求,国民很难在内心深处真正树立文化自信,也很难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不断提升现代文明的水位。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育是一种刚需。从现在起,全社会真正行动起来,支持美育发展,建立科学的美育评价制度,为时不晚。尤其是学校教育,要把美育课的开展真正重视起来,注重引导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审美情趣,保护好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很多时候,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当每一个公民都拥有发掘美好的眼睛与心灵,拥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国家之幸。

(摘编自赵婀娜《美育是一种刚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美是有力量的,于教育而言,就是通过美育的教育来培养人的坚强性格和独立人格。

B. 培养和提升公民的审美能力长期缺少有效的方法,主要是因为社会对审美能力不重视。

C. 没有足够的审美能力,就不可能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升现代文明的水平。

D. 全社会支持美育发展,建立科学的美育评价制度,尤其要靠学校把美育教有落实到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2段直接或间接引用孔子、蔡元培、乔布斯等人的名言进行论证,强调了美育的重要性。

B. 文章第4段采用了例证法来论证观点,既有点例又有面例,二者相辅相成,增强了说服力。

C. 文章第5、6段从个人和社会两个维度论述了审美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D. 文章论证思维严密,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逐层深入,环环相扣。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生的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美感的存在,可以说,美的即是有趣的,有趣的即是美的。

B. 城市雕塑难以真正走入市民精神生活,多是因为市民缺乏足够的审美能力,不能理解雕塑之美。

C. 国民要想在内心深处真正树立起文化自信,拥有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对于美的内在追求必不可少。

D. 为美献身是一种精神追求,为面包而活是一种物质追求,有时精神追求比物质追求更令人幸福。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