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血脉里的眷恋

于 丹

①关于姥姥的记忆,永远是我最后见到她的那个日子。她悄悄藏好吐了一夜的鲜血,鞋干袜净,整好头发,坐在床沿上等着送我上学。出家门前,姥姥叫住我,给我的手里塞了两个橘子,说:“乖,去考试吧,回来姥姥还坐在这儿等着你。”

②放学回家后,看见守了我15年的姥姥常坐的那个床沿空了,我问母亲,问舅舅,他们说姥姥进了医院,还说让我考完试后再踏踏实实地去看姥姥,接她回家。那是我初中毕业考试,考完的那天才知道,姥姥住进医院三天后就走了。她进医院的时候,医生说手术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让老人喜欢的孩子来送送吧。但是要强的姥姥说,就让孩子记住我坐在床沿上送她上学的样子,现在这个样子会吓到孩子。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姥姥生命里的遗憾,或者这才是她真正的骄傲。我也不知道,这究竟是我生命里的遗憾,还是我的幸运。

③我常常想起的另外一个人,他是我的父亲。我不知道要经过多少年以后,女儿才能一一解开对父爱的误读,父爱是温暖的,但也是矜持的。

④父亲给我的感觉只是严厉而已,我对他总是有一点畏惧的。不常回家的父亲,每次带回那么多的书,不仅要查我的练字,还要教我背古诗文。一直到我上了中文系,读了研究生,几乎我写的每一篇论文,父亲都要一字一字地给我修改。

⑤父亲六十大寿那天,我正在读大学。中午从学校骑自行车回家,买了一个大蛋糕,在寒风里费了好大的劲儿骑回家。跑上四楼,我兴高采烈地说:“爸,我下午去上课,等我放学回来,晚上给您过生日,咱们吃这个大蛋糕。”父亲漫不经心地瞥了一眼,说:“嗨,这都是你们小孩儿吃的东西,我才不吃这个呢。”我当时心里还想,太不给面子了,可是看父亲笑了笑,我也没多想,就跑回去上课了。下课回来,母亲已经把蛋糕从盒子里拿出来,我们一起切蛋糕,说说笑笑。父亲的六十大寿过得非常高兴,虽然嘴上说不爱吃蛋糕,可还是把那一大盘吃得干干净净。

⑥多年以后,母亲才告诉我,那天下午我上学之后,家里来了一个世交家的孩子。父亲顺口就跟他说:“这是你小丹姐姐刚给我买的蛋糕,我又不爱吃这个,你拿走吧。”他欢天喜地,捧着蛋糕就走了。离我下午放学不到一个小时了,父亲开始像一个犯了错的小孩子一样,在屋子里坐卧不安,走来走去。母亲问他怎么了,父亲就小声叨叨着说:“我犯错了,那个蛋糕是丫头给我买的,我不爱吃也不能送给别人啊!你快帮我想想,那蛋糕的盒子是什么颜色?是什么牌子?丫头在蛋糕上面写的是什么字?你能想起多少,咱俩往一块凑,我得去那个蛋糕店买一个一模一样的蛋糕。”随后,父亲就急匆匆地出了门,骑上自行车,冒着寒风满大街去找,找那个他根本不爱吃的蛋糕。据说,在我回到家的一刻钟之前,我六十岁的老父亲,拎着一盒最相似的蛋糕,呼哧呼哧地回到家。这就是我的父亲,这就是一直被我误读的那个父亲。

⑦我总是想起《论语》上的那句话:“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我的父亲,我的姥姥,在他们离去之后,我才知道人生中总有一些遗憾,就是他们健在的时候,我还不能深深地懂得他们的爱。也是在他们离去之后,我才一天比一天明白,父母亲人之爱有时候要隐忍多少委屈!

⑧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自己有了孩子后,才格外想念逝去的亲人。在女儿两三岁的时候,那年秋天,我买来了大闸蟹,我从螃蟹壳里慢慢地掏出一勺蟹黄,滴上一点儿姜醋,满地追小不点儿,一边追一边说:“乖,过来吃一口,就吃一口。”这个时候,我母亲也掏出来一勺蟹黄,多放了一点儿姜醋,在后边追我,说:“丫头,你回头,你吃上这口,再去追你闺女。”那个瞬间,在我的记忆中永远不可磨灭。

(有删改)

1.文章第②段画线句中的两个“这”是指什么?并简要分析。

2.请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你快帮我想想,那蛋糕的盒子是什么颜色?是什么牌子?丫头在蛋糕上面写的是什么字?

3.请简要分析第⑦段引用《论语》中的话的作用。

4.“父母亲人之爱有时候要隐忍多少委屈”这一句在文中是如何具体体现的?

5.请分析标题“血脉里的眷恋”的深意。

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