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天子既好宛马,使壮士车令等持千金及金马以请宛王贰师城善马。宛国饶汉物,相与谋曰:“汉去我远,而盐水①中数败,出其北有胡寇,出其南乏水草。又且往往而绝邑,乏食者多。汉使数百人为辈来,而常乏食,死者过半。是安能致大军乎?无奈我何。且贰师马,宛宝马也。”遂不肯予汉使。汉使怒,妄言,椎金马而去。宛贵人怒曰:“汉使至轻我!”遣汉使去,令其东边郁成遮攻杀汉使,取其财物。于是天子大怒。诸尝使宛姚定汉等言宛兵弱,诚以汉兵不过三千人,强弩射之,即尽虏破宛矣。天子已尝使浞野侯攻楼兰,以七百骑先至,虏其王,以定汉等言为然。而欲侯宠姬李氏,拜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发属国六千骑,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以往伐宛。期至贰师城取善马,故号“贰师将军”。是岁太初元年也。

贰师将军军既西过盐水,当道小国恐,各坚城守,不肯给食。攻之不能下。比至郁成,士至者不过数千,皆饥罢。攻郁成,郁成大破之,所杀伤甚众。贰师将军与哆、始成等计:“至郁成尚不能举,况至其王都乎?”引兵而还。还至敦煌,士不过什一二。使使上书言:“道远多乏食,且士卒不患战,患饥。人少,不足以拔宛。愿且罢兵,益发而复往。”天子闻之,大怒,而使使遮玉门,曰军有敢入者辄斩之。贰师恐,因留敦煌。

其夏,汉亡浞野之兵二万余于匈奴。公卿及议者皆愿罢击宛军,专力攻胡。天子已业诛宛,宛小国而不能下,则大夏之属轻汉,而宛善马绝不来,乌孙、仑头易苦汉使矣,为外国笑。乃案言伐宛尤不便者邓光等,赦囚徒材官,益发恶少年及边骑,岁余而出敦煌者六万人。益发戍甲卒十八万,而发天下七科适②,及载糒给贰师。转车人徒相连属至敦煌。而拜习马者二人为执驱校尉,备破宛择取其善马云。

(选自《史记·大宛列传》,有删节)

注:①盐水,指盐泽地区,为沙碛之地。在今罗布泊一带。②科适,依法贬谪,流徙戍边。亦指贬谪戍边的罪人。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使数百人为辈来           辈:成批地

B. 人少,不足以拔宛           拔:攻取

C. 则大夏之属轻汉            属:附属

D. 乃案言伐宛尤不便者邓光等     案:追究,查办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胡寇,中国古代汉人对北方和西南部的游牧民族的蔑称。

B. 太初,中国历史上曾用于多个帝王的年号。文中指汉武帝太初年。

C. 公卿,“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后亦泛指高官。

D. 校尉,中国历史上的武官官职。校,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尉,古代官名。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安能致大军乎?无奈我何。

(2)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4.根据第一段,概括天子决定派军讨伐大宛的原因,不超过30个字。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