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可燃冰,是甲烷和水分子在低温高压下结合的化合物,因形似冰块却能燃烧而得名,是一种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的新型能源,分布广泛而且储量巨大。能量密度高,资源潜力巨大。科学家们估算其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传统化石燃料碳总量的两倍,甚至认为它是能够满足人类使用1 000年的新能源,是今后替代石油、煤等传统能源的首选。2017年5月18日,我国进行的首次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实现连续稳定产气,取得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的历史性突破,首次可燃冰试采宣告成功。下图为南海可燃冰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可燃冰储量丰富,一直以来却只躺在南海海底,发挥不了其价值,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开采价值不大   B. 我国石油丰富

C. 开采难度巨大   D. 利用难度巨大

2.就目前来说,如果可燃冰被大规模开采利用,其意义是(  )

A. 促进我国能源安全保障、优化能源结构

B. 彻底改变世界能源供应格局

C. 我国将成为能源出口大国

D. 我国将完全依靠可燃冰发展经济

3.南海神狐海域的可燃冰,属于泥质粉砂型储层类型,该类型资源量在世界上占比超过90%,是我国主要的储集类型。这说明(  )

A. 可燃冰是岩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

B. 可燃冰的形成过程是内力作用

C. 可燃冰的形成过程属于变质作用

D. 可燃冰的形成过程属于外力作用

高三地理选择题组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