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与王介甫书

司马光

向者与介甫议论朝廷事,数相违戾,未知介甫之察不察,然于光,向慕之心未始变移也。今介甫从政始期年,而士大夫在朝廷及自四方来者,莫不非议介甫,皆曰彼方得君而专政,不若坐而待之,不过二三年,彼将自败。若是者,不唯不忠于介甫,亦不忠于朝廷。如光则不然,忝备交游之末,不敢苟避谴怒,不为介甫一一陈之。

近者藩镇大臣有言散青苖钱不便者,天子出其议,以示执政,而介甫遽悻悻然不乐,引疾卧家。光被旨为批答,见士民方不安如此,而介甫乃欲辞位而去,殆非明主所以拔擢委任之意,故直叙其事,以义责介甫,意欲介甫早出视事,更新令之不便于民者,以福天下。

窃闻介甫不相识察,颇督过之。然后乃出视事。当速改前令之非者,以慰安士民,报天子之盛徳。今则不然,更加忿怒,行之愈急。观介甫之意,必欲力战天下之人,与之一决胜负,不复顾义理之是非、生民之忧乐、国家之安危,光窃为介甫不取也。

光窃惟居髙位者不可以无功,受大恩者不可以不报,故辄敢申明去岁之论。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国武子好尽言以招人之过,卒不得其死,光常自病似之,而不能改也。虽然,施于善人,亦何忧之有?用是,故敢妄发而不疑也。属以辞避恩命,未得请,且病膝疮,不可出,不获亲侍言于左右,而布陈以书,悚惧尤深。介甫其受而听之,与罪而绝之,或诟詈而辱之,与言于上而逐之,无不可者,光俟命而已。

(选自清·黄以周等辑《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有删改)

1.下列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引疾卧家               左右欲引相如去

B. 当速改前令之非者         始速祸焉

C. 然后乃出视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 而不能改也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介甫即王安石,介甫是他的字。古代男子二十岁在其名外另取一字,以表其德。

B. “与王介甫书”中的“书”即今天的书信,古代把书信写得特别好的人称为 “书圣”。

C. 期年,文中指一整年。古人认为日月运行十二月则一周天复会于故处,谓之“期”。

D. 忝备:谦辞。古人常以此表达自己有愧于担任某官职,或列于某身份。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光窃惟居髙位者不可以无功,受大恩者不可以不报,故辄敢申明去岁之论。

(2)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廉颇蔺相如列传》)

4.司马光在文中对王介甫提出哪些批评?请加以概括。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