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草木虫鱼

好多文章把三年困难时期注写得一团漆黑,毫无乐趣,我认为不对。在那个特殊的时期里,也还是有欢乐——当然,所有的欢乐大概都与得到食物有关。那时候,我六七八岁,与村中的孩子们一起,四处游荡着觅食,活似一群小精灵。我们像传说中的神农一样,几乎尝遍了田野里的百草百虫,为丰富人类的食谱作出了贡献。那时候的孩子都挺着一个大肚子,小腿细如柴棒,脑袋大得出奇。我当然也不例外。

我们村子外是一片相当辽阔的草甸子,荒草没膝,地势低洼,水汪子多。那里既是我们的食库,又是我们的乐园。

春天时,我们在那里挖草根剜野菜,边挖边吃,边吃边唱。我们是那个年代的牛羊歌手。我们最喜欢唱的一支歌是我们自己创作的,曲调千变万化,但歌词总是那几句:这个年代,真是不平凡;吃着茅草饼,喝着地瓜蔓……歌中的茅草饼,就是把茅草的白色的甜根,洗净,切成寸长的段,放到鏊子上烘干,然后放到石磨里磨成粉,再用水和成面状,做成饼,放到鏊子上烘熟。茅草饼是高级食品,并不是天天人人都能吃上。我歌唱过一千遍茅草饼,但到头来只吃过一次茅草饼,还是兰士年之后——在大宴上饱餐了鸡鸭鱼肉之后,作为一种富有地方风味的小点心吃到的。地瓜蔓就是红薯的藤蔓,用石磨粉碎后熬成粥,再加点盐。这粥在当时也是稀罕物。我们歌唱这两种食物,正说明我们想吃又捞不到吃。

我们只能大口吃着随手揪来的野菜,嘴角上流着绿色的汁液。头大身子小的我们,活像那种还没生出翅膀的山蚂蚱。我什么都忘了,也忘不了那种火红色的、周身发亮的油蚂蚱。这种蚂蚱含油量忒高,放到锅里一炒滋啦滋啦响,颜色火红,香气扑鼻,撒上几粒盐,味道实在是好极了。

吃罢蚂蚱,很快就把夏天迎来了。夏天食物丰富,是我们的好时光。那三年雨水特大,一进六月,天就像漏了似的,大一阵小一阵,没完没了地淅沥。庄稼全涝死了。洼地里处处积水,成了一片汪洋。有水就有鱼。各种各样的鱼好像从天上掉下来似的,有一些鱼连百岁的老人都没见到过。我捕到过一条奇怪又妖冶的鱼,它周身翠绿,翅羽鲜红,能贴着水面滑翔。它的脊上生着一些好像羽毛的东西,肚皮上生着鱼鳞。所以它究竟是一条鱼还是一只鸟,至今我也说不清。其实最好吃的鱼是最不好看的土泥鳅。这些年我在市场上看到的泥鳅,瘦得像铅笔杆似的,那也叫泥鳅?我想起六十年代我家乡的泥鳅,一根根,金黄色,像棒棰似的。

秋天是收获季节。俗话说:“豆叶黄,秋风凉,蟹脚痒。”在秋风飒飒的夜晚,成群结队的螃蟹沿河下行,爷爷说它们是到东海去产卵,我认为它们更像是要去参加什么会议。螃蟹形态笨拙,但在水中运动起来,如风如影,神鬼莫测,要想擒它,决非易事。想捉螃蟹,最好是在夜里。我曾跟随本家六叔去捉过一次螃蟹,可谓新奇神秘,趣味无穷。白天,六叔就看好了地形,悄悄地不出声。傍晚,人散光了就用高粱杆在河沟里扎上一道栅栏,留上一个口子,口子上支一个口袋网。前半夜人脚不静,螃蟹们不动。耐心等候到后半夜,夜气浓重,细雨蒙蒙,河面上长升着一团团雾,把身体缩在大蓑衣里,说冷不是冷,说热不是热,听着噼噼嗤嗤的神秘声响,嗅着水的气味草的气味泥土的气味,借着昏黄的马灯光芒,看到它们来了。它们来了,时候到了,它们终于来了。它们沿着高梁杆扎成的障子哧哧溜溜往上爬,极个别的英雄能爬上去,绝大多数爬不上去,爬不上去的就只好从水流疾速的口子里走,成了我和六叔的俘虏。

进入冬季就有点惨了。冬天草木凋零,冰冻三尺,地里有虫挖不出来,水里有鱼捞不上来,但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尤其是在吃的方面。我们很快便发现,上过水的洼地面上,有一层干结的青苔,像揭饼样一张张揭下来,放到水里泡一泡,再放到锅里烘干,酥如锅巴,味若鱼片。吃光了青苔,便剥树皮。剥来树皮,刀砍斧剁,再放到石头上砸,然后放到缸里泡,泡烂了就用棍子搅,一直搅成浆糊状,捞出来,一勺一勺,摊在鏊子上,像摊煎饼一样。从吃的角度来看,榆树皮是上品,柳树皮次之,槐树皮更次之。我们吃树皮的过程跟蔡伦造纸的过程很相似,但我们不是蔡伦,我们造出来的也不是纸。

——取材于莫言相关作品

(注)三年困难时期,特指上世纪新中国面临全国性粮食和副食品短缺危机的那一段时间,具体指的是从1959年一直持续到1961年。

1.下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即便是在三年困难时期,人们依然能够从身边的草甸子中找到生活的乐趣。

B. 牛羊歌手的歌唱内容,完全脱离农村的现实生活,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C. 天就像漏了似的,为鱼的出现作了交代,也显示出生活遭遇了巨大的天灾。

D. 文中将吃蚂蚱写得极富于生活情趣,反映出当时人们苦中作乐的生活态度。

E. 我们造出来的也不是纸,意思是说在那个年代里,我们缺少蔡伦的创造力。

2.文中说:“我们像传说中的神农一样,几乎尝遍了田野里的百草百虫,为丰富人类的食谱作出了贡献。”这句话有什么含意?

3.文中有关逮螃蟹的文字,精彩而又传神。请自选角度,就此写一段鉴赏文字。

4.本文以“草木虫鱼”为题,如何理解这其中的深意?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